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在关中、陇东 , 也就是后来的秦国以及周边地区 , 从远古至战国时期 , 人类社会盛行屈肢葬;自从出现直肢葬 , 葬式开始等级化:下等人 , 包括奴隶 , 继续使用原始的屈肢葬;而上等人 , 包括帝王和高级贵族 , 则使用直肢葬;这种葬式等级森严 , 不可逾越;然而到了战国时期 , 秦国平民墓葬却出现了直肢葬 , 而后屈肢葬迅速消失 , 一同消失的还有曾经森严的葬式等级;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呢?又反映出怎样的社会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文章图片
据考古发现 , 在陇东、关中地区 , 自第一例小型秦墓中出现直肢葬之后 , 该葬式迅速替代了曾经是主流的屈肢葬 , 直到汉代以后 , 屈肢葬这种古老的葬式在我国彻底消失 。
据专家研究 , 到春秋战国之交为止 , 直肢葬还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 只有少数存在于大型秦中 , 中型秦墓是直肢葬、屈肢葬并存;小型秦墓则均为屈肢葬;这样的分布说明 , 秦人葬式与其人生前所处的社会阶层密切相关;等级森严可见一斑;秦人葬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巨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也应该当时的社会环境脱不开关系 。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文章图片
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 , 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 , 秦与东方各诸侯国间战事不断 , 不断蚕食周边各国土地和人口 , 于是周边诸侯国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因素 , 自然也会流入秦国;考古发现证实 , 三晋两周及陇山地区的直肢葬与社会等级无关;可以想象 , 这些地区的平民百姓 , 来到秦国后自然会沿袭故乡的直肢葬风俗;到了战国晚期 , 陇山一带已经完全纳入秦人势力范围 , 一些戎人离开故乡 , 并将直肢葬、洞室墓等风俗带到关中秦地;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戎人加入秦军 , 随军南下入楚 , 最后埋葬在曾经隶属南郡的睡虎地墓地;史料中有一条值得注意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秦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今咸阳黄家沟、塔儿坡等墓地中 , 有许多战国晚期以后东、南、北头向的直肢葬墓 , 专家分析 , 这些墓葬中的部分墓主 , 或应是这样来自各国的移民及其后裔 。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文章图片
战国时期 , 秦国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考古发现 , 小型秦墓的葬式变化最大的时间段 , 是在战国晚期;在这个历史节点偏前 , 秦国实施了一项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战国中期 ,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 , 进行了大胆而全面的的社会革新;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 商鞅的革新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意思是说 , 无论是庶民还是宗室贵族 , 一概根据其在对敌战争中的功绩授予爵位;《史记集解》的解释更详细:“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就是与军事制度密切结合的“二十等爵”制度 。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
文章图片
【小轩聊历史|平民必须屈肢葬,这种等级在战国为何消失,春秋秦国葬式等级森严】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2件写在木牍上的家信证实了这一点;信中写到:“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問中,母毋恙也?……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这里的“家爵”并非人名 , 而是指军功爵;身为秦军士兵的“黑夫”和“惊” , 询问他们的爵位是否已来到家里;这封家书说明 , 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也恰是在战国中晚期 , 中型墓中的屈肢葬非但未减少 , 反而稍有增加 , 专家推测 , 应是一些有屈肢葬习俗的平民 , 通过军功擢升为“军功贵族”;从而采取了象征身份的直肢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