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水滴公司商业模式争议:“社会信任”危机凸显 三大行业难题待解

本报实习采访人员 王晓珊 采访人员 陈晶晶 广州报道
8月20日 , 水滴保险商城“2020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 ,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对外宣布 , 公司已经完成了2.3亿美元的D轮系列融资 , 由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公司联合领投 , 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
今年年初 , 水滴公司复工首日 , 沈鹏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称:这次新冠疫情势必加剧各行各业的挑战 , 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会变得更冷 , 要么我们加速实现公司盈利 , 要么在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艰难地融资 , 否则只有倒下!
不过 , “众筹+互助+保险”的模式虽然让水滴公司在新兴互联网保险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 然而在流量收割和信用消耗之下 , 水滴公司商业模式备受争议 , 未来能否持续突出重围 , 仍待观察 。
“社会信任”生意
据了解 , 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 , 依托微信场景建立了三块核心业务:水滴筹、水滴互助以及水滴保 。 其内在逻辑是:以水滴筹、水滴互助两大精准场景为切入点 , 结合大数据等技术 , 通过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 , 把经过筛选和定制的保险产品直接推荐给用户 , 众筹导流 , 互助盘活流量 , 再经由保险变现 , 三大业务从导流到变现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
沈鹏曾对外表示 , 水滴筹和水滴互助搭建了一个互联网保险教育场景 , 无论是筹款人还是捐款人 , 在这个过程中 , 会认识到保险的重要作用 , 这也形成了水滴保险商城(以下简称“水滴保”)的销售场景 。
该商业闭环看似严实无缝 , 水滴筹通过社交场景积累流量 , 汇聚大量用户后 , 再通过销售保险和收取平台管理费来获取收益 , 其中水滴保是现金奶牛 。
依托免费大病筹款模式 , 水滴筹积累了大量用户 , 之后通过水滴保、水滴互助实现流量变现 。 但正因为水滴筹是水滴公司商业模式跑通的基石 , 重要性不言而喻 , 水滴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 获取了巨额流量 , 也因为前期管理不善和众筹丑闻 , 孕育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7月27日披露的行政处罚 , 水滴公司百分百持股的保多多保险经纪公司因涉及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 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 , 被陕西银保监局合计处罚76万元 。
2019年 11 月 6 日 , 北京朝阳法院建议水滴筹等网络平台 , 应加大资源投入 , 健全审核机制 , 履行审查监督义务 ,保障捐赠人权益 。
当社会信任被消耗后 , 实际上会打击到民众的众筹捐款意愿 。 有捐助者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以上新闻的爆出 , 会影响到自己的捐款意愿 , 未来在众筹平台捐款时会更加谨慎 。
此外 , 众筹文章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捐钱的主动性和金额 , 该行业还衍生出大病求助文章代写的链条 。 采访人员在淘宝上以“水滴筹”或“轻松筹”为搜索条件 , 搜索出多家求助文章代写的店铺 , 且每家店铺都有一定数额的消费者 。 其中一家代写店铺评论区有不少购买者表示满意 , 如:“多谢店家细心耐心 , 不懂的还手把手教 。 文章不错 , 一个小时筹了5000(元) , 值得信赖 。 ”
这意味着 , 水滴筹的粗放扩张 , 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强管理 , 最终会反噬水滴筹赖以生存的社会信任 , 最终使其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研究中心主任朱睿曾于2019年12月发文称 , 水滴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监管 , 各监管部门间对于数据公开透明程度要求都不一样 。
她解释道 , 一般网络筹资平台的筹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募捐和求助 , 我国慈善法不允许个人募捐形式的筹资 , 只允许以个人名义通过社交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求助 , 进行分享传播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求助的合法性问题 。 而募捐部分属于民政部监管 。 因此 , 水滴公益属于民政部监管;水滴保属于保险 , 由银保监会监管 , 而水滴互助不属于保险项目 , 但与公益基金会合作 , 所以在数据公开方面要求实时公开 。 公司内部各业务是否合规 , 有无内部监管 , 其错综复杂性加大了水滴筹的管理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