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野猪“成群结队”地来了,“ 猪进人退”,村民把靠山的地都喂给了野猪
这些野猪有大有小 , 最大的一头有一米多长 , 七八十厘米高 , 鬃毛发黄 , 长嘴旁带着尖牙 , 发出“哼哼哼”的声音 , “一看到我就逃回了山里 。 ”
全文3634字 , 阅读约需7分钟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熙廷 张娜 编辑 左燕燕 校对 李世辉
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赶河厂 , 74岁的郭振福每天都要到田埂上瞅一瞅 。
7月末以来 , 地里的玉米结了穗 , 逐渐成熟 。 郭振福没有喜悦 , 他望向玉米地后面枝叶茂密的山林 , 点上一根烟 , 眉头紧皱 , “这块地基本被野猪祸害完了” 。
最近几日 , 野猪推倒了村里的大片玉米杆 , 留下一地被咬烂的“棒子骨” 。
“每次倒一片 , 我就把被扑倒的杆子抱出来 , 第二天又倒一片 。 ”郭振福说 , 几天前 , 他还和一群野猪正面相遇 。 那会刚过凌晨5点 , 他因为担心玉米地 , 便顺着房子边上的石阶爬到田头 , 刚好看到四五头野猪在啃玉米 。
郭振福回忆 , 这些野猪有大有小 , 最大的一头有一米多长 , 七八十厘米高 , 鬃毛发黄 , 长嘴旁带着尖牙 , 发出“哼哼哼”的声音 。 “这些野猪一看到我就逃回了山里 。 ”
近年来 , 赶河厂的村民越来越频繁地看到野猪 。 每当玉米成熟之际 , 成群的野猪下山寻找食物 , 村民的玉米地里损失惨重 。
野猪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 村民只能想各种办法进行驱赶 。 围渔网、放鞭炮等等 , 但收效甚微 , “玉米最后还是喂了野猪” 。
村里每年都向镇区里申报一定额度的补贴 。 赶河厂大队队长杨晓华却认为 , 这些很难填补村民的损失 。 有的村民提及 , 去年只拿到60元的补贴 。
在人和野猪的问题上 , 郭振福也有些矛盾 。 他知道 , 动物增多其实是环境变好带来的变化 , 但更觉得野猪偷窃了自己的劳动果实——那些本应该黄灿灿地堆在家里的玉米 。
文章插图
▲去年十月 , 赶河厂村村民拍下的野猪画面 。 受访者供图
━━━━━
野猪来了
“成群结队 , 在夜间啃玉米”
石城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境西北部 , 属于深山区 , 海拔1414米的云蒙山座卧境内 。 赶河厂就在石城镇的东北位置 , 现在归河北行政村管理 。 村里有60多户人家 ,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 留下老人在家务农 。
杨晓华是土生土长的赶河厂村人 。 在她的印象中 , 10多年前村里还没有野猪出没 , 只有狗獾会啃食庄稼 , 造成的破坏并不大 。 2008年前后 , 她听说一位游客在石城镇的景区游玩时遇到了野猪 , “当时还是稀罕事” 。
最近三四年 , 野猪越来越不稀奇了 。 村民几乎“三天两头”看到野猪 。 它们十分警惕 , 大多成群结队 , 在夜间啃玉米 , 见到人就逃走 。
即使没见过野猪的 , 也一定在田里见过脚印 。 下雨天之后 , 印记更加明显 。 8月26日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河北村走访时 , 倒伏的玉米地中可以轻易找到这种“U”字型的独特脚印 。
这些脚印也遍布河北村肖振利的玉米地 。 一间房、一些林地和四五亩田 , 这些都是老爷子留下的产业 , 64岁的郭凯凤和姐夫肖振利打理这些已有二十年之久 。
肖振利年逾七十 , 辛苦耕种一整年的玉米地被他看得很重 。 每到玉米结穗时 , 肖振利就把电动车开到玉米田头 , 彻夜不睡守田 。 他眼神不好 , 就把家里的大狗系在车旁 , 陪他一起听田里的动静 。 他还把电线拉到田头 , 点好几个灯 , 用来壮胆 。
昼伏夜出的确有一些效果 , 野猪不敢靠近肖振利的这片田 。 但今年玉米结穗时 , 肖振利刚准备在玉米地周围围上塑料布 , 就在家中突发脑溢血 。 现在 , 他还躺在医院 , 意识不清 , 他的玉米地也被野猪扑倒了大半 。
“剩下的一点我们也不抱希望了 , ”郭凯凤说 。
推荐阅读
- 「野猪」狗吃生肉的争论,教官的经验之谈
- 一尘娱乐|生物千奇百怪,变异野猪长相吓人,日本福岛核辐射已经过去五年了
- 悬崖村|悬崖村“发现者”:爬山5小时才找到,沿途熊和野猪出没|下山之后
- 蝗玩军团|第五人格能并肩作战的5大宠物 野猪作用大 使徒的猫最讨喜
- 野猪|破坏力超强,农村多地“泛滥成灾”,村民:敢怒不敢言,没招了?
- 骑着野猪去刚果说历史|29亿遗产没人要,妻子子女拒绝继承?原因令人惊讶,亿万富豪意外去世
- 航空视界|北约80架战斗机护航,要直戳俄罗斯后脑勺,美军轰炸机成群结队
- 航空视界|突然逼近欧洲多国边境,戳破北约组织牛皮,俄罗斯反潜机成群结队
- 古手羽|妲己打野能忍,蔡文姬、小明打野也能忍,但他打野绝对忍不了,被野猪反杀!
- 小六搞笑时刻|面对小野猪,根本抓不到,猎豹还是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