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进入高端产品领域,中国大陆的PCB行业还需要多长时间?


_本文原题:进入高端产品领域 , 中国大陆的PCB行业还需要多长时间?
任何一个行业在某一个阶段发光发亮 , 它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 , PCB行业也不例外 。 这个属于电子行业的细分领域 , 不少企业默默积蓄力量 , 进入资本市场 , 表现抢眼 。 投资者看到了这个细分领域的光明未来 , 对于已在PCB行业深耕多年的人来说 , 红海早已到来 。
PCB , 即印制电路板 , 是组装电子元器件的基板 , 主要功能是连接各种电子元器组件 , 起到导通和传输的作用 , 是电子产品的关键互连件 。 作为电子元器件不可或缺的载体 , 其制造品质直接影响电控模块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并且最终影响终端电子设备及产品的整体性能 。 可以说 , PCB是电子产品的灵魂 。
一、全球PCB行业新格局:欧美向亚洲转移
直到今天 , PCB产业发展水平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技术水平 。 PCB技术诞生于欧美 , 进入21世纪 , 由于欧美国家的生产成本过高以及经济下行等因素 , 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亚洲地区成为了PCB产业链的转移目的地 。 目前已经形成以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为主导的新格局 。
中国大陆成为主导角色并非一朝一夕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 中国大陆 PCB 产业的发展萌芽 , 这一时期主要以产品的研制开发为主;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 产业进入扩大应用、形成产业阶段 , 伴随着电子设备半导体化 , PCB进入工业化生产 , 逐步形成新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PCB生产 , 行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到2006年 , 中国大陆的PCB行业产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PCB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 。
行业进入高端产品领域,中国大陆的PCB行业还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插图
新格局从诞生到发展 , 参与者众多 。 在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下 , 中国PCB产业发展迅速 。
根据中国印刷电路行业协会(CPCA)的统计数据 , 2012年至2017年国内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综合PCB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从27.18%提升至33.59% , 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内资PCB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从11.15%提升至14.82% 。
另一项数据则更加直观地看出中国大陆PCB产业发展速度——2008-2018年 , 中国大陆PCB行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 产值从150.37亿美元增长到327.02亿美元 , 期间行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8.08% , 远超同期2.23%的全球PCB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 , 产值占比也从31.2%提高到52.41% 。
二、高产值领跑全球高端产品仍匮乏
中国大陆的PCB产业从无到有 , 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成为行业主导思想 ,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 , 政策也与时俱进 , 鼓励PCB朝着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趋势发展 , 提升核心基础硬件供给能力 。
事实上 , 高产值占比领跑全球的背后 , 中国大陆的PCB产业却一直在高端市场外徘徊 。 “高端” , 意味着需要突破新的产品领域 。
在这一方面 ,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 , 日本集中在高阶HDI板、封装基板、高层挠性板等高端产品领域;美国则以应用于军事、航空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的高端多层板为主;韩国和中国台湾以附加值较高的封装基板和HDI板为主 。 目前中国大陆大部分PCB厂商仍然以生产普通PCB产品为主 , 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不高 , 且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行业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薄弱 , 除此之外 , 国内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造成科研人才缺乏 , 从而导致在高端PCB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上依然长时间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 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