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乐夏成为招商大户后,情怀变现之路仍很长,爱奇艺面临发展天花板( 三 )



情感的联结帮助这档亚文化节目走向大众 , 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公众对于摇滚乐“反叛”“暴躁”的印象 。 在这里 , 原本地下和小众的亚文化载体摇滚乐队开始被大众所消费 。 学者肖志芬从情感共鸣角度分析了这档节目:“节目符号与情感共鸣共同引发了受众对节目价值的认同 , 从而产生消费行为 。 ”
“任何一个节目 , 到最后无非就是梦想、爱、情感 。 ”爱奇艺商业内容营销中心总经理董轩羽这样形容品牌的价值 。 对于品牌商来说 , 选择冠名哪一档综艺 , 有多种考量 。 相比于流量 , 《乐队的夏天》对品牌商来说 , 还意味着口碑和情怀——这正是品牌试图塑造的形象 。
乐队的夏天|乐夏成为招商大户后,情怀变现之路仍很长,爱奇艺面临发展天花板
本文插图

“音乐财经”曾总结过这类现象:“综艺冠名圈里 , 蒙牛和伊利、OPPO和vivo分别是快消、手机领域的两大金主 , 常常呈现出隔空相对的局面 。 ”
提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 , 很多人依然会记得一首歌《酸酸甜甜就是我》 。 这首蒙牛酸酸乳的广告歌曲 , 伴随着这档现象级选秀节目火遍大街小巷 。
而第一季中 , 《乐队的夏天》的冠名商伊利优酸乳果果昔也频繁出现在节目中 。 乐手们在休息室闲谈的时候 , 镜头会给到桌子上的饮料 , “喝瓶果果昔放松一下” 。 到了第二季 , 伊利优酸乳试图与节目建立更多的内在联系 , 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定制了限定包装:雷鬼优酸乳、迪斯科果粒酸奶、电子核缤纷果果粒、朋克果果满杯、放克果果昔 。
押中了第一季之后 , 伊利优酸乳、vivo等品牌今年再次与《乐队的夏天》合作 。 京东、宝马、自如、贝壳找房、全民k歌等也出现在品牌商的名录中 。 这些品牌分属于不同类别 , 目标用户也不尽相同 。 但对于广告商来说 , 只要节目足够“破圈” , 受众基数足够大 , 总会到达自己的消费者 。
除了品牌形象 , 拉动销量也是一种愈加迫切的需求 , 选秀节目通常会将冠名品牌与投票进行绑定 。 在《乐队的夏天》中 , 果果昔还与节目的赛制强绑在一起 , 观众可以通过果果昔为乐队重返舞台进行投票 。
尽管吴林不会通过投票直接为果果昔贡献销量 , 但是从事传媒业的她很清楚 , 自己为乐队洒下的每滴泪 , 投入的每份热情以及为了追节目而买的爱奇艺会员 , 都会通过流量 , 变现为各种商业价值 。
她一边因为《福禄寿》的那首《玉珍》感动得流泪 , 还要看马东时不时展示手中的vivo手机 , 听张亚东生硬地口播贝壳找房的宣传语 , 结果9个字忘记了3个字 。 这样的冲突感时不时影响她的观看体验 , 但她也见怪不怪 , “毕竟节目是要赚钱的” 。
乐队的夏天|乐夏成为招商大户后,情怀变现之路仍很长,爱奇艺面临发展天花板
本文插图

“节目不是一个人 , 我们没办法给它赋予表面化的性格 。 ”在接受采访时 , 董轩羽这样说 。 尽管主打“情怀”、“梦想” , 爱奇艺和米未都不愿给节目升华价值 。 就像米未联合创始人COO牟頔曾说:“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大众的娱乐产品 。 如果你做这个节目不好看 , 你说我有一个伟大的音乐理想有什么用?伟大音乐理想从来都不是米未的事 。 ”
3
对于爱奇艺来说 , 将小众文化大众化是一直以来的战略方向 。
爱奇艺曾经通过《中国有嘻哈》试水小众文化 , 走出了垂直领域爆款的第一步 , 占领了嘻哈赛道 。
通过不同的内容去占领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赛道 , 《乐队的夏天》是爱奇艺“音乐力”布局中的一环 。
“目前在市场上 , 乐队这个品类其实出现了断层 。 综艺内容上来说 , 乐队形式的综艺在国内可谓少之又少 , 属于内容上的蓝海市场 。 ”爱奇艺销售副总裁吴刚点出了乐队节目题材的稀缺性 。
于是 , 《乐队的夏天》成功破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