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 三 )


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
本文插图

并且 , 阿米莉亚是一个异性恋模式的反面 , 甚至于 , 她在模糊性别的界限 。
阿米莉亚生理上是个女人 , 但是她像个儿子一样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 独自经商 , 并拒绝所谓的女性角色 , 同时抹杀自己的女性气质 。
甚至在婚礼上 , 当阿米莉亚知道自己必须接受女性化的一面 , 并像女人一样打扮时 , 她感到非常压抑 。 阿米莉亚拒绝女性化的一面不仅是一个困惑的性别认同 , 更传达了卡森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质疑 。
阿米莉亚的男性气质意味着 , 她无法融入到现有的性别规范中 , 因此 , 充满男子气概敢作敢当的马文 , 反而让她无法放下警惕和戒备 , 也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
而看起来亲切无害的雷蒙表哥 , 可以让她放下戒备 。
对阿米莉亚来说 , 雷蒙表哥的存在 , 缓解了她的孤独和不安 , 充实了她的生活 , 将她从濒临死亡的荒漠中 , 救赎了出来 。
至于马文 , 他当然是爱阿米莉亚的 , 可是这份看似炽热的爱背后 , 也投射着他内心的荒凉 。
他是一个贫民窟被收养的孩子 , 无论长相多么英俊 , 内心深处 , 那些年轻而光鲜亮丽的女孩 , 都让他觉得不自在 , 他毫不负责的睡了她们 , 仿佛携带着一种报复的快感 。 而在阿米莉亚面前 , 他感到很自在 , 而阿米莉亚越是不爱她 , 他就越是渴望征服 , 渴望求得她的认可 , 直到一无所有 。
卡森·麦卡勒斯塑造的小说形象非常奇怪 , 但这些不同寻常的特征 , 不是在强调他们的生理缺陷 , 而是在强调 , 并非所有人都符合社会规范 。
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 , 经历孤独 , 社会排斥 , 安静的窒息与绝望 , 人们只看到他们行事的荒诞 , 却看不到他们内心的荒凉!
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
本文插图

小镇本身很沉闷 , 除了棉纺织厂 , 工人住的两室房屋 , 几棵桃树 , 一间带有两个彩色窗户的教堂 , 以及一条只有一百码长的悲惨主街之外 , 那里没有什么 。 在周六 , 附近农场的租户将进行为期一天的交谈和贸易 。 否则 , 这个小镇是寂寞 , 悲伤的 , 就像一个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相距甚远的地方 。
《伤心咖啡馆之歌》 , 是卡森·麦卡勒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她的很多小说都以社会疏离 , 与世隔绝 , 内心的孤独为主题 。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个人经历 , 卡森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畸形人 , 或者是个社交失败者 。
【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正如她曾在一本书的序言里表示的那样:的确 , 我一直感到孤独 。
让她孤独的原因 , 就是因为她并不符合社会规范 。
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
本文插图

巴黎夜玫瑰|湖大贫困硕士殉情事件,让我想到了卡森·麦卡勒斯!
本文插图

出生在美国南方相对保守地带的卡森 , 比大多数男人和女人都要高 , 更要命的是 , 她发现自己是双性恋 , 这在当时的时代无法被理解 。
所以 , 她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主题:精神上的孤立和孤独 。
就像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 , 她所创造的角色一样 , 充满着渴望爱情 , 却又无法正常拥有爱情的矛盾 。
这些人物 , 就像这个小镇一样 , 彼此的内心是隔绝的 , 疏远的 , 他们从未走进另一个人的心里 , 所以他们的爱 , 充满了痛苦和折磨 , 彼此伤害和虐待 。
在小说里 , 有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细节 , 镇上的一位老人告诉年轻的男孩:爱情 , 必须从最简单的物体开始 , 爱一棵树 , 一块岩石 , 一朵云 , 男人只有在掌握了如何爱这些东西之后 , 才可以朝着最终的目标 , 爱一个女人前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