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A+H”上市的性价比

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8月21日 , 彭博社率先独家援引消息人士信息报道 , 称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蚂蚁集团 , 计划最早于10月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 , 这一消息随后得到中国证监会官网证实 。 8月25日 , 蚂蚁集团分别向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招股申请文件 ,
【蚂蚁|“A+H”上市的性价比】综合各方消息 , 若市况有利 , 蚂蚁集团此次IPO融资目标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 约合300亿美元 。 倘目标实现 , 这将成为全球迄今金额最大的一次IPO 。 业内人士估计 , 蚂蚁集团上市后总估值至少2250亿美元 。 倘如此 , 蚂蚁集团总市值将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之和 , 略低于VISA , 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股之一 。
出于海外上市手续简便、周期短等因素考虑 , 中资企业经过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后 , 赴大中华区以外的海外上市 , 一度蔚然成风 , 被看作中国企业深入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 蚂蚁集团母公司阿里巴巴曾于2014年9月19日在美上市 , 创下当时美国证券市场单次IPO融资总金额的纪录 。
中概股在美风头一时无两 。
直至2010年 , 以做空见长的浑水狙击中概股东方纸业成功 , 自此中概股在美国证券市场屡屡受挫 。 今年 , 瑞幸咖啡被爆财务造假 , 爱奇艺被指2019年营收严重夸大 , 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 。
美国政府在收紧中概股政策 。 8月初 , 路透社称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表示 , 来自中国和其它国家、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公司 , 将在2021年底以前从美国证券市场被强制退市;美国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 , 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实施检查的辖区 , 建议提高上市门槛 ,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 , 强化投资风险提示 。
这意味着 , 已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中概股日子越过越难 , 日后打算赴美上市的也将面临门槛越来越高 , 收益/成本比不划算的问题 。
有公司改弦更张 , 本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原则 , 趁势回归大中华圈 , 以规避海外市场融资、再融资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不可预测性 。
但蚂蚁集团的意义不同 。 其母公司6年前在美成功IPO , 如今其选择在大中华圈IPO , 采取“A+H” , 即同时在内地和上海发行新股融资;此外 , 其体量巨大 , 倘目标实现 , 则一个“蚂蚁”的总市值相当于A股两个季度的新股上市总金额 。
香港媒体援引国内公开数据称 , 今年1-7月 , A股新股市场整体融资规模已近2900亿元人民币 , 一举超过去年全年总额(2820亿元人民币) 。 H股市场IPO在一度沉寂后再度兴旺 , 近期就有乐享互动、农夫山泉等多家公司将在港招股提上议事日程 。
“A+H”模式之所以被圈内人士力推 , 既可回避海外市场的高风险 , 兼顾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国际化 , 对中外资金兼收并蓄 , 还可将原本对其中任何单一市场显得“过胖”的IPO一分为二 , 便于市场承受和消化 。
对于蚂蚁集团这样的市场资信纪录良好、对外形象不错的公司而言 , “A+H”是当前不错的选择 , 可规避当前海外融资市场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风险 , 满足融资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
但是 , 除了少数攸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企业 , 绝大多数普通行业、企业 , 仍不应、也不必彻底放弃在海外市场IPO 。 毕竟 , 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暂难实现 , 外汇出入中国受限的现实下 , 海外市场融资不失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途径 。
“A+H”模式对部分中国公司尤其超大型公司是适用的 , 但并不能、也没必要成为海外上市的替代品 。 大型公司在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和财务规范前提下 , 仍可考虑海外上市;对于小型公司而言 , “A+H”未免过于“奢侈” , 只选A股或H股 , 也许性价比更高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