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 中银协: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北京联盟_原题是: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事件: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近日 , 一则银行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 据报道 , 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与同事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聚餐时 , 因没喝“A角”敬的酒 , 被领导殴打辱骂 。 事情在网上发酵后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说明 , 确认该行中关村营业部领导及个别员工酒后失态而对员工杨某言语及行为失当 , 决定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 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 , 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
涉事银行的回应并未使事件尘埃落定 , 网络舆论持续关注该事件进展 , 也引发了对“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上下级攀附”“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广泛的讨论 。 该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衍生和形成的一些不良作风和陋习 , 对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 , 也为加强银行业清廉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 究其根本 , 存在如下三方面深层次原因 。
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 中银协: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文章图片

一是 “酒桌文化”积弊难除 。 前些年 , 有些银行在营销客户、延揽储户过程中 , 确实存在着“酒桌文化”的现象 。 “酒量等于业务量”“办事要靠吃喝”“接待也是生产力”等歪风一度盛行 , 觥筹交错之中 , 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 , 出现“酒杯一端、业务好谈 , 筷子一提、全都可以”的现象 , 在有些银行领导的眼里 , 喝多喝少是能力问题 , 喝与不喝是态度问题 , 在这种思维惯性左右下 , 喝酒成为考量员工能干与否的一种“标准” 。
二是“圈子文化”陋习犹在 。 少数银行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 , 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 , 吹喇叭 , 抬轿子;对外以人划线、排除异己 , 掣肘使绊 。 “小圈子”折射出的是封建“官场哲学” , 是市场经济趋利性产生的“利益共同体” 。 此次事件也是个别银行领导搞“小圈子” , 以敬酒来画圈考验 , 未按“长官”意思行事便心生不满 , 动手打人 。
三是“奢靡之风”屡禁不止 。 涉事银行领导罔顾中央精神 , 公然出入高档餐厅 , 聚会豪饮 , 高标准花销 , 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 , 反映出涉事银行领导纪律素养的缺失以及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漠视 。
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 , 信用是经营基石 , 声誉是立行之本 , “银行”二字是行业共同的金字招牌 , 但是本次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家长式管理、官老爷作风、职场霸凌、对员工缺乏尊重等种种与风清气正相悖的恶俗陋习 , 如任其发展 , 将会给行业社会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
银行|员工拒喝领导敬酒被打 中银协:拟建行业禁入黑名单
文章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 , 党内要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 , 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 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 , 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 。 银行业作为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 是经济稳国家富民族强的血脉 , 应切实树立清风正气 , 以良好的家风、行风 , 以清廉的行业文化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誉 。
第一 , 压实责任 , 加大处罚力度 。 针对涉事银行对外发布的说明 , 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 , 无异于罚酒三杯 , 行业内外和广大公众颇有微词 。 涉事银行要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坚持刀刃向内 , 严字当头 , 对于此类有损行业形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 , 要“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 , 按照党纪国法和银行内部有关管理规定对相应当事人从严从重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