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半月谈 | 体育课变形:初中搞“应试”,高中走“形式”( 二 )


然而 , 实现走班制体育教学 , 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
体育老师素质问题亟待解决 。 “体育项目的门类区别非常大 , 一个教体操的老师肯定教不了足球 , 但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学校 , 尚未有意识地像文化课那样将体育课按项目分科 , 对体育老师也没有专业化技能要求 。 ”赵晓春说 。
还有体育运动设施和场地问题 。 “每天有18个班同时上体育课 , 一个班活动的地方只有篮球场那么大 。 ”中部某省一名任职于私立学校的初中体育老师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 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影响着体育课的开展 。
针对这些问题 , 毛振明、赵晓春等人建议 , 首先 , 各地区和各学校要进行长远规划、综合布局 , 盘点现有资源 , 尽快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走班制体育教学模式 。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形成‘一校多品’ , 条件不足的也可建立‘一校一品’ , 形成自己的特色体育 。 ”毛振明说 。
其次 , 提高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 加强技能培训 。 毛振明说 , 体育老师不能做万金油 , 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到入职后的培训体系 , 要突出“一师一专” 。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体育老师王娟建议 , 中小学校要提高体育教师招收的专业门槛 , 加强实践培训 , 尽量让每个老师能撑起一个项目课程 。
第三 , 加大对校园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投入力度 。 同时 , 各地可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市级、区级、校级联赛 , 让学生在持续学习、深度参与中培养运动技能与兴趣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