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引领中国防水进入现制时代——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建筑渗漏已成为当前国内除建筑结构之外影响建筑质量的第二大问题 , 被称为“建筑癌症” 。
渗漏问题成为建筑之殇 , 是我国的防水材料质量不够好吗?
历经40余年的发展 , 从发达国家不断引进吸收 , 我国防水产品的品类得到极大丰富 , 与之相匹配的施工方法亦是层出不穷 。
此外 , 自2012年起 ,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在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 , 对防水行业进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 , 至今已持续了8年 , 这是以产品质量提升为手段来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近年来 , 行业引进国外防水材料生产线60多条 , 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飞速发展 , 防水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
然而 , 我国建筑渗漏居高不下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 防水企业均铆足了劲想在产品和技术上寻求突破 , 以求治愈建筑“渗漏癌症” , 然而收效甚微 。 让人不禁要问 ,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8月13日 , 采访人员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召开的“防水层新生产模式治理建筑渗漏顽疾‘防水革新研讨会’”上了解到 , 由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牛皮公司)生产的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 , 开创了防水层生产新模式 。 会议现场 , 材料生产与防水层施工融为一体 , 全机械化一步完成 , 为系统性解决建筑物渗漏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 给出了更高层次、更好品质的防水选项 , 有望破解渗漏难题 。
中年|引领中国防水进入现制时代——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本文插图

图为现场展示 。
为什么要改变防水层即有生产模式?
在“防水革新研讨会”上 , 采访人员听得最多的是“西牛皮引领防水层生产模式新变革” 。 为什么要改变防水层既有的生产模式?旧的防水层生产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黄靖接受了采访人员的采访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我国的建筑大多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 随着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出于抗震安全的考虑 ,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 我国的多层和高层建筑都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 , 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

也就是说 , 随着建筑技术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 , 建筑的主体结构已经由预制大板变成了现浇混凝土 , 促进了建筑的工业化发展 。
上世纪80年代以前 , 我国防水市场一直是纸胎油毡的天下 , 防水层以现制为主 。 两毡三油和三毡四油是当时的主流做法 。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防水行业从国外引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 , 慢慢淘汰了纸胎油毡 。
截至目前 , 主流的防水产品是防水卷材 , 防水卷材在防水工厂的生产线上被预制出来 , 再由工人在工地现场拼接 。
我国的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走了一条从预制到现制的道路 , 而作为建筑维护系统之一的防水层却背道而驰 , 走了一条从现制到预制的道路 。 防水业界一直在提高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上下功夫 , 可是完美的防水产品也只是成功了一半 , 需要把防水产品变成完美的防水层 。
导致渗漏的原因很复杂 , 单从防水角度而言 , 混凝土基面防水层粘不住、搭接边接不住、收口收不住 , 这是导致渗漏的三大原因 。
传统防水层生产模式存在先天缺陷 , 很难通过后天的局部改良加以弥补 。 不改变防水层旧有的生产模式 , 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渗漏水问题 。
什么是防水层生产新模式?

黄靖认为 , 任何创新总是在不断打破传统秩序和理念、重新规范建立新秩序和理念的过程中实现的 。 唯有适合建筑技术时代进步的特点、技术创新体系科学完善 , 适合现有的工况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技术创新实施的有效性才是硬道理 。 西牛皮公司跳出建材生产企业的视角 , 用建筑企业的眼光来审视防水层 , 突破了现有的防水卷材生产模式 , 在建筑工地现场机械化制作防水层 , 为系统解决建筑物渗漏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