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炜|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留美学子】第1936期
苏炜|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本文插图

《岁月甘泉》在2017年旧金山演出照
导语
苏炜 , 笔名阿苍 , 1953年出生 , 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
王鼎钧先生称他为“文学全才”;
王渝老师说他“心里有一个快乐的小孩”;
朋友说他“好人缘像三十年代的徐志摩”;
学生称他“有激情有温度的苏老师” 。
他还有众多头衔与外号 , 如“苏行走”,“校园里的全勤劳模”,“太阳之子” , “长不大的八十年代人”等等 。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 , 他自己怎么说 。
苏炜的八个咏叹调
作者: 梓樱
原载于香港《文综》杂志2018年夏季号/总44期
采访我?不必了吧 。
哦 , 想听故事?那好 , 我可是有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故事啊 。
谢谢你祝贺3月8日 《岁月甘泉》演出大获成功 。
其实在我的创作中 , 《岁月甘泉》的歌词创作 , 是我花时间不多的无心插柳之作 。 实际上 , 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小说的创作上 。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渡口 , 又一个早晨》发表于1982 年 , 有人说这是知青作家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之后出版的三部长篇小说《米调》、《迷谷》与《磨坊的故事》 , 我称它们为“ 后文革三部曲”。
苏炜|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本文插图

苏炜|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本文插图

《米调》与《迷谷》是把文革作为故事背景 , 从侧面写文革 。 《磨坊的故事》则是从正面来描写文革 , 这本书我整整写了十年 , 三十多万字 。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厚重的小说 。 我还出版过一本名叫《远行人》的短篇小说集 , 比较早了 , 是1987 年出的 。
“ 后文革三部曲” 的书名为什么都与粮食有关?我并没有刻意安排 , 也许饥饿感进入了潜意识 。
我兄弟姊妹很多 , 大哥大姐的母亲病逝后 , 父亲在抗战时期遇到了我母亲 。 同胞的兄姐妹有六个 , 我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 , 排行老七 , 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 文革时 , 父亲和大哥都进了监狱 , 亲戚中有十多人都属于“关管杀”或“黑七类” 。
苏炜|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本文插图

广东人形容倒霉到极点的词叫“阖家铲” , 我们家就是那种情形 。
父亲的工资停发后 , 家里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 我和妹妹去父亲单位吵要工资 , 好说歹说也没拿到分文 。 那时真知道了什么叫饥饿和绝望啊!看着那些领了工资出来的叔叔阿姨们 , 我对妹妹说 , 要不我们就抢吧!幸好我没走出那一步 , 没有抢 , 也没有自杀 。
这些经历零散地收到了我的散文集里 。
我出了三本散文集 , 《独自面对》是第一本 , 随后出的有《走进耶鲁》和《耶鲁札记》 。 有人说我的散文比小说好 , 当然也有的朋友说还是我的小说好 。 《米调》曾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4 年度最佳小说排行榜”。
2006 年《迷谷》出版后 , 有位哥们甚至对我说:“ 苏炜 , 你去死吧!你死了之后 , 你的书一定会流传下去 。 ”
你说追忆史铁生和纪念秦牧叔叔两篇散文很感人?
应该是吧 , 我用了很多感情来写这两位至交和长辈 。 八十年代中后期 , 北京市的文化圈很活跃 , 各种各样的沙龙有好几个 。 我的居所是当时北京青年学术圈和北京作家常常活动和聚会的地方 。
我们这个圈子里有史铁生、陈建功、郑万隆、查建英、李陀、戴晴等 。 史铁生很正直、善良 , 话不多 , 但每当出言 , 必有高见 , 大家都很敬重他 。 他每次从家里来 , 手推轮椅要走一个多小时 , 但常常是第一个到达 。 他也有封闭自己的时候 , 多是因为感情波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