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女皇武则天:有欲望的女人,才能活得生机勃勃
欲望和野心从来都不是罪过,有欲望,这个世界才是活的。
商人对财富的追求、女人对美的追求,都是欲望使然。
《硬糖手册》一书中说:一个人的欲望和野心有多大,决定他能做怎样的事,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武则天就是一个用野心和欲望助推自己的梦想,用聪明和才智改变自己的命运,坚持自己内心选择的女人。
她一生爱过、恨过、成功过、失败过,但从没认输和放弃过。
文章图片
她推动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缔造了“皇皇武周”的不朽功业,她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
下面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从一个平凡女子走向帝王巅峰的。
文章图片
没优渥的背景,也要拽住机遇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没优渥的背景,却可拽住人生中的每次机会,让奇迹出现。
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优势,他父亲武士彟早时只是商人,那时商人地位卑微,为求仕途发展,他弃商从军,当了地方官。
公元635年,父亲病逝,家中的顶梁柱坍塌,武则天和母亲的命运瞬间急转直下。
可天无绝人之路,公元637年,武则天十四岁时,命运迎来了转机,她被唐太宗选入宫中,被封为“武才人”。
她机灵貌美,刚进宫时很受皇上恩宠,不久,皇上突然不再宠幸她了。
她百思不得其解,却听到宫中流言四起:天象有太白星出现,唐三代后,女主武王。
文章图片
杀伐果断的唐太宗已把姓武的大臣、将领杀了无数,武则天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但终因她是个女流之辈,又得皇上几分宠而逃过一劫,被降为侍女。
武则天并不甘心就此平庸。
不久,李治被册立为太子,宫中要办一场马球赛,没人敢当教头,武则天主动请缨。
文章图片
可她并没骑过马,但她决心要拿下,她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表现自己。
受训其间,她一次次从马背上摔下,又一次次跃上马背飞鞭纵马。
太子庆典这天,唐太宗在嫔妃们簇拥下,看赛马来了。
武媚娘在马场上领队纵横驰骋,英姿飒爽,唐太宗看了龙颜大悦,赏她一匹骏马,可此马生性十分桀骜,无人能降,皇上问她能否驯服。
她说:“只要赐我铁鞭、铁锤、匕首,我就能!我先用铁鞭抽它,若不服,就用铁锤敲它,再不服,干脆用匕首捅了它,我就不信这样还驯服不了它。”
唐太宗听了毛骨悚然,一个平时温顺少语的侍女,比杀场上的将领还凶残,他愣了片刻,一声不响地转身走了。
武则天这次表现虽然失败,却拽住机遇展示了她的勇猛和英姿,给太子李治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文章图片
身处困境,却能逆身翻盘
人生中每次命运的转机,都伴随着不懈的努力。
武则天在唐太宗身上看不到希望,并将目标锁定在太子李治身上,她入宫已十二年,她不能这样虚度,她得主动出击。
李治是个懦弱仁孝的太子,相对于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她更能对付,决定为自己的命运铤而走险。
唐太宗出征高丽回朝就重病不起,李治和武则天日夜侍奉其左右,武则天在伺候唐太宗时,也时常地关心李治。
李治母亲早逝,缺乏母爱,对成熟貌美的武则天痴痴地迷恋和依赖,两人暗中如漆似胶。
文章图片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继位。
依当时惯例,没有子嗣的嫔妃们都要到感业寺出家修行,武则天也不能幸免。
来修行的嫔妃,基本上是一代帝王陪葬的牺牲品,多是孤独终老,能重返宫中的希望甚是渺茫。
武则天在感业寺度日如年,但她努力地生存,她念着李治会接她回宫,只要宫中有人来上香,她就伺机给李治捎信,她的思念缠绵牵动着李治的心。
终于在唐太宗周年忌日时,李治来感业寺上香,这个温情浪漫的帝王再次掉进她的“温柔陷阱”,李治的心牢牢地被俘虏了。
不久,武则天就怀上龙种,她催李治接她回宫。
李治与王皇后商量,王皇后和萧淑妃正为立太子一事明争暗斗。
为了打压萧淑妃,答应让武则天回宫,但提出交换条件,要立养子李忠为太子。李治恩准,武则天重返宫中。
武则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逆境中用智慧和果敢为自己的命运做赌注,宁可犯清规戒律也要逆身翻盘,她终于赢了一局。
文章图片
受屈含冤,只为扭转乾坤
武则天返宫后,呆在王皇后身边做侍女,她卑躬屈膝,唯命是从,对高宗的亲热加以制止,怕皇后由嫉生恨。
她不让自己有任何的差池,命运只有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必须牢牢地抓住。
推荐阅读
- 油炸食品|油炸食品,怎么吃才能快乐不罪恶
- 武则天|戏说骆宾王:这大概是骂武则天骂的最惨的一个人!
- 氧运动|40+男性如何健身才能像演《八佰》山东兵的李晨,42岁活成24岁
- 【新浪科技综合】周鸿祎:工资永远只能糊口 创业才能实现财富自由新浪科技综合2020-08-28 15:17:150阅
- 「新浪科技」如何才能真正穿越虫洞?新浪科技2020-08-28 09:23:370阅
- 教育|教育“走心”才能打动人心
- 好融艺|又是女扮男装?已经是今年第3部,陈瑶什么时候才能等来好剧?
- 闻舞视界|重现武则天48岁时容颜的佛像,地处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微笑千年
-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达成协议 外交部:单边霸凌只会加剧对抗 平等对话才能弥合分歧
- 疫情|“后疫情时代”中非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