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二 )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湾水式苗族服饰主要分布于湾水、万潮、炉山、旁海、大风洞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以及鸭塘街道的部分苗族村寨。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我们经常见到戴紫色绣花小圆帽,就是湾水式服饰苗族女童的典型装束。女孩七八岁时即开始留蓄顶发,十五六岁时则蓄满长发、绾髻,耳旁留鬓发;戴平顶多褶花帽,外缠折成三角形的手巾。帽子表面由整块挑花布或刺绣或织锦拼构而成,圆且硬,不易变形,呈紫红色。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已婚妇女,渐由戴帽变为包头巾,在夫家后则固定为包头巾。成年妇女上装为交襟中长衣,衣领后倾且低,袖口宽大而短,穿时袖翻至肘部。便装用天蓝色、黑色布料,无花饰。
盛装用自染土布或染成紫金色的绸缎为料。姑娘和少妇的后衣背以一绣满花纹的四方框为中心,上下左右对称地镶饰绣纹条或密集方格纹样。盛装时系四指宽的织锦花腰带。下裙为百褶裙,裙由裙腰、裙身和裙边组成。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盛装时裙外系围腰。礼服则穿银衣、银围裙、银凤冠、银簪、银耳环、银项圈、银手钏、银戒子、银铃、银腰带等。该式银饰重达10余斤,是用银最多的苗族服饰之一。
凯棠式苗族服饰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凯棠式苗族服饰有老年盛装和青年盛装。老年人的盛装,头上镶满银片的带状帽,佩戴银质项圈和银链,身穿鲜亮绸缎面料的衣裳,袖子上是用堆花绣和打籽绣技法绣的精美图案。前襟用织锦和绣花条装饰,显得华贵端庄。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年轻女子的盛装不包头巾,发髻上插银簪或戴银冠,耳佩大花银耳环或梅花形银耳环。上为大领交襟中长衣,长至臀部。衣料多为自染绛色斗纹布或绸缎。衣的前襟略长于后摆,穿时交襟拉齐。袖子宽大有花纹,穿时袖口挽折,衣前襟有一宽约10厘米的织锦花或刺绣花带装饰,一直延伸向后背绕过衣领,领向后倾斜。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凯棠式服饰的盛装,银饰也很多,彰显了苗族群众以富有为美的文化心理。
凯棠式苗族服饰文化圈包括凯棠乡以及旁海镇的部分苗族村寨。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凯里苗族服饰是苗族妇女遵循苗族传统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心理,综合运用繁复多样的手法创造出来的艺术杰作。它是符号化的苗族历史记忆,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苗族文化信息和文化底蕴,是探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史的活化石,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苗族服饰是苗族礼仪文化的产物,是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苗族妇女,终其一生也只能制作一两件精美的衣服,用于重大的节庆活动期间穿着展示,死后随葬一件,余下的成为传家之宝。随着技艺最精的祖母辈老人一个个地去世,存世的苗族服饰精品越来越少,便显得越发珍贵。
【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