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由于苗族先民迁入时间有先后,定居后又受所处地理环境制约和周边文化的影响,自然形成数个地域相对稳定的服饰文化圈。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苗族服饰,主要是指苗族妇女服饰。
凯里苗族服饰集刺绣、蜡染、织锦、银饰于一体,款式古朴,格调典雅,为中外学者所注目,关于凯里苗族服饰的述著颇多,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文化”,并把凯里苗族服饰分为“舟溪式”、“巴拉河式”、“湾水式”和“凯棠式”四种类型。
舟溪式苗族服饰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舟溪式苗族服饰主要分布在舟溪镇及鸭塘街道、万潮镇、三棵树镇部分苗族村寨。
舟溪苗族服饰,以苗族妇女中短裙和独特的头饰而区别于凯里境内的其它苗族服饰,因其裙短,又有“短裙苗”之称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舟溪式苗族服饰其特征是妇女在头顶绾云髻,额前压发成半月形角棱状发檐。发髻右侧插银簪,髻后插木梳。穿盛装时插银梳。额发用银带压饰,银带两端束于脑后,并栓银饰飘带,髻顶插银角。颈戴项圈3至7个。上装为青色土布款半袖对襟衣,两襟钉有3至5颗布扣、铜扣于胸。穿着时衣袖翻卷,戴袖筒。
盛装多以紫缎为料,衣袖用彩色自染丝片贴花及马尾绣装饰,有背、衣肩钉银圆泡及银片装饰。腰束织锦腰带。夏装穿短裙,盛装则多条裙叠穿,裙外系前后围巾,前围巾绣满各种花纹。穿布脚筒或绑腿,脚着剌绣花鞋。盛装银饰还有手镯、压领等。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舟溪妇女的头发没有已婚和未婚的区别,都是挽着同样椎髻在头顶上的发型。女孩子从五、六岁开始蓄发,到十五岁左右就开始将长发挽髻,头戴无顶两边绣花的通天帽,顶挽发髻,插牛角梳。
到十六七岁头发稍长,就全部挽髻,基本上不带帽了,一般在十八岁成年时候就开始梳像荷叶边一样的发型“laob bianx hiangd”(苗语),不但仍然挽同样的发髻,还要接上假发,抹上茶油,以使发髻增大和保持头发光亮,在额前把头发向前压成一片荷叶状。穿盛装时的头饰打扮更是复杂,必须有旁人帮助才能完成,少女式的发型,要梳发,在髻上插着两根刺猬的硬刺,以固定后面挽银绳的位置,绑彩绳、插银扇、戴银梳、戴通天帽,插牛角。银绳挽的好不好,是关乎能不能戴稳银扇的重要环节,通常是需要一位熟练的妇女帮忙,也会经常有挽了又拆,拆了又挽的现象。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再说舟溪式苗族服饰的苗族织锦,有三种,一是锦带,又叫花带;一种是织锦束腰,以棉线丝线为原材料,图案是长条方块,色彩以红、蓝、紫、黄搭配;另一种是素色蚕丝织锦,用于制作背带芯。舟溪一带的素色蚕丝织锦堪称一绝,这种用通经通纬、露纬起花法织出的苗锦,达到每平方厘米60根经,90根纬的高经密度。图案以几何纹为主,色彩淡雅,纹样清晰,古色古香,是苗锦中的极品。
巴拉河式苗族服饰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巴拉河式苗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凯里三棵树镇,以及九寨、舟溪等乡镇的部分村寨。有便服与盛装之分。
便装简洁清爽:头绾髻,髻后戴木梳,插银簪,青年女子喜用缎带花悬在银簪一端为饰。上衣为小领右衽紧袖短衣,衣袖、襟、肩以宽3厘米的绣花带装饰,穿时衣外罩一刺绣胸巾。下装为直筒裤。过去衣料多为紫黑土布,现多为灯芯絨或其他布料。中年妇女喜用白色提花毛巾,老年妇女或用蜡染或用土黑布围头。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盛装上为交襟大领衣,领向后倾,衣袖、襟、衣领、肩为装饰部位,图案为双头龙或飞凤、蝴蝶等。当地苗语称“欧贝”。下装为藏青色百褶裙,裙褶呈凹凸交错,长及脚踝,穿着时裙外系与裙同长围腰或以飘带裙围在外,飘带裙绣有青蛙、花卉等。脚穿圆口绣花布鞋。盛装还配有大量银饰。头饰有银角、银凤、银箍、耳环、银梳。项饰有麻花项圈、平纹项圈。胸饰有压领、银链。衣饰有银片、银拴和银坠。手饰有手镯等。一套完整的盛装用银5公斤以上。
巴拉河式苗族服饰风格端庄华丽,飘逸秀美。
 舟溪式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凯里苗族服饰文化
文章图片
据悉,2003年,《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确定为九个示范项目之一,并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该项目实施的目标是,探索建立一整套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子,融青山秀水、民族文化、历史遗存和田园风为一体,“世界苗族文化遗产保留地”是巴拉河乡村旅游的灵魂,包含了古驿道、苗族歌舞、古建筑群、古粮仓、百年古歌、芦笙表演等内容,而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服饰,也是旅游项目的一个亮点。
湾水式苗族服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