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房顶的“五脊六兽”前面,有一个老人,这个老人究竟是谁

凡是到过故宫游览的人 , 都会被屋脊上那一排整齐排列的呆萌小动物所吸引 。 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 , 不同的建筑物屋脊上的动物种类和个数 , 还有所区别 。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脊六兽” 。 除了“五脊六兽”外 , 小兽的前面还有一个老人 。
|故宫房顶的“五脊六兽”前面,有一个老人,这个老人究竟是谁
文章图片

(五脊六兽)
那么 , “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动物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它们都有什么寓意吗?还有前面的那个老人又是谁呢?
实际上 , “五脊六兽”是北京方言 , 它既指蹲在五个屋脊上一字排开的小兽们 , 也引申为一个人像这些小兽般 , 终日无所事事 , 百无聊赖 。
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里边 , 就曾出现过这个词语:“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 , 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 ”
所谓“五脊” , 指的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 正脊是殿堂庙宇的正中屋脊 , 在屋顶最高处 。 正脊的两端 , 都会有龙形装饰物 , 称为龙形正吻 。 古代也叫做鸱尾、龙尾、龙吻和璃吻 。 正吻威严庄重 , 它口吞正脊 , 身披鳞甲 , 背插剑把 , 活灵活现 。
鸱尾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 据说是龙的第九子 。 《唐会要》记载:“海中有鱼虬 , 尾似鸱 , 激浪即降雨 。 遂作其像于尾 , 以厌火祥 。 ”意思是鸱尾这种神兽能辟火 , 于是将它安装在正脊上以求平安 。
在其余的四条垂脊上 , 分别有若干个小兽 , 这些小兽的数量 , 按照建筑物的等级各有不同 。 在明清时期 , 垂脊上的小兽个数以奇数排列 , 也就是分别为一、三、五、七、九个不等 。 排列多少跟殿宇等级成正比 , 殿宇等级越高 , 排列个数越多 , 以九为最高等级 。
这九个小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 。 小兽的最前面是骑凤仙人 。
|故宫房顶的“五脊六兽”前面,有一个老人,这个老人究竟是谁
文章图片

(骑凤仙人)
龙自不用说 , 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 象征着帝王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 这种传说中的瑞兽可以呼风唤雨 , 为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
凤是鸟中之王 , 能上天入地 , 后来演变为一国之母皇后的象征 , 因此排在第二位 。
狮子是兽中之王 , 外形剽悍勇猛 , 代表勇敢威严 , 能辟邪除恶 。
海马并非是现在人们所认为的行动缓慢的海中生物 , 而是传说中头上有角的神兽 。 海马能深入海底自由遨游 , 帮助人们实现直达海底的愿望 。
天马长着一对翅膀 , 马头无角 , 能翱翔天空 , 人们希望通过它得知上天的旨意 。
狎鱼也是一种海中神兽 , 传说它能喷出水柱 , 把它放在垂脊上 , 能预防火灾 。
相对来说 , 后面的几种小兽人们相对陌生 。
狻猊是传说中的龙子 , 是一种极其凶猛的神兽 , 能把老虎和豹子轻易杀掉 。 俗话说 , “龙生九子 , 各有不同 。 ”这个狻猊嗜好特殊 , 喜欢烟火 , 能吞云吐雾 , 保佑家宅平安 , 多出现在香炉上 。
在佛教文化里 , 狻猊又叫做青狮 , 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 《西游记》中 , 就是它变成了乌鸡国国王 , 后来又跑到狮驼岭 , 给唐僧师徒出了不少的难题 。
獬豸又被称为角瑞 , 大家最熟悉的名字是麒麟 。 其外形和狻猊有几分相似 , 头上有一支独角 , 又被称作独角兽 。 史籍载獬豸“性忠 ,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 , 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 意思是说 , 獬豸的性情忠厚 , 坚持公道 , 能辨别是非 。 当人们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下时 , 獬豸就会用独角顶撞狡辩撒谎之人 。
因此 , 獬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司法的象征 。 在春秋时代 , 朝廷司法官员的帽子就叫做“獬豸冠” 。 明清时期 , 主管司法的官员还将獬豸的图案绣在胸前的补子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