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游东京:与寅次郎在柴又追忆日本昭和

◆《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精游东京:与寅次郎在柴又追忆日本昭和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 , 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 。 我姓车 , 名寅次郎 , 大家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耳边 , 熟悉的音乐响起……我记得 , 我记得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第九年——1981年 , 也正是我在大学读书的岁月 , 日本电影《寅次郎的故事》引进中国 , 这是那个电影拉开序幕时说的一句台词 。精游东京:与寅次郎在柴又追忆日本昭和
1988年到日本自费留学后我才知道 , 这是一个系列励志喜剧片 , 在日本名为《男人真命苦》 。 据说 , 由松竹电影公司制作的这部长寿电影系列 , 跨越了昭和到平成的近30年 , 共制作了48部电影 , 围绕着主人公“浪子”寅次郎 , 每一部讲述一个故事 , 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 ,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 , 实现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神话 ,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更成为“战后复兴元年”的标配 , 电视、冰箱、洗衣机三大家电“神器”进入寻常百姓家 , 新干线飞速启程 。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 传统的元素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 怀着一种对传统的保护和追忆 , 对时代变迁的讲述与记录 , 导演山田洋次萌生出拍摄一部系列剧的想法 。依靠舒缓平坦的江户川 , 以帝释天前的参道为中心 , 淳朴而热情的人们聚集与此 , 繁衍生息 , 逐渐形成一种馥郁江户风格的下町气氛 。 山田洋次导演走过很多地方 , 想要寻找心目中理想的故事背景地 , 一直到他来到柴又这个小镇时 , 终于停下了脚步 。 柴又 , 正吟唱着山田洋次导演心目中的昭和之歌 。精游东京:与寅次郎在柴又追忆日本昭和
如今 , 在日暮里车站搭乘京成本线电车 , 在高砂车站下车 , 换上免费的京成金町线 , 坐上晃晃悠悠带着浓郁时代感的小电车 , 只要3分钟 , 就可以到“柴又”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驱除的一个周六 , 我踏上了这个久已向往的“柴又之旅” 。 走出车站检票口 , 立即可以看到那座寅次郎手提行李箱的铜像 。 不用说 , 寅次郎又一次的“出走”了 。 临走前 , 依依不舍的回头望向送别的妹妹樱花 , 还有生他养他的故乡 。 据说 , 寅次郎的雕像建成已超过20年 , 妹妹樱花的雕塑则是后来加上去 。 妹妹的牵挂 , 让四处游荡的寅次郎有了无法割舍的乡愁 。寅次郎系列电影一经上映 , 就凭借浓浓的人情味和轻松诙谐的气氛 , 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 寅次郎的扮演者 , 其貌不扬的渥美清也因为成功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 而赢得“东方卓别林”的美誉 。 每一部新片都会安排在当年新年和盂兰盆节上映 , 是名副其实的“假期档” 。 当时的日本影坛曾以能否成为“寅女郎”而衡量一位女明星够不够“腕儿” 。 温婉的大和抚子 , 洒脱的混血女孩 , 内秀的海岛老师……中国观众熟悉的栗原小卷、吉永小百合等日本当红女明星都曾在剧中出演角色 。精游东京:与寅次郎在柴又追忆日本昭和
无业 , 一根筋 , 想到什么说什么 ,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些性格标签让日本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个体 , 浪漫洒脱 , 轻松自在 。 可无论寅次郎去过多少风景秀丽、精致优美的地方 , 无论他遇到怎样拨动心弦的情结 , 最终 , 他都是要回到柴又这一片土地 。 是乡土的羁绊 , 还是民族性格使然?又或者兼而有之 。柴又这一方水土 , 养育了寅次郎 。 如今 , “寅次郎文化”又反哺于柴又 。 寅次郎的名字和形象出现在柴又的许多地方 , 团子店、鳗鱼饭店、玩具店 , 不远处还有“寅次郎纪念馆”和“山田洋次博物馆” , 诉说着电影拍摄的数十年间发生过的故事 。 纪念馆里 , 按一定比例复原了柴又街道 , 等比复原了寅次郎的家还有妹夫阿博工作的印刷厂 。一部《寅次郎的故事》 , 就是一部日本战后复兴史;一部《寅次郎故事》 , 就是当代日本风情文化史;一部《寅次郎故事》 , 还是日本列岛一份最佳导游图 。 到柴又走一走 , 不仅仅是“打卡” , 更是对这一切的细致透悟 。 徜徉至此 , 也许会对男人的命运 , 有一种新的领悟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