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代“鞋王”落幕!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去年日均关店6家( 二 )


达芙妮计划通过改革自救 。 今年半年报中 , 公司称 , 将对销售渠道策略进行结构性调整 , 以电商业务为主 , 而线下实体店为辅 , 实施轻资产模式 。 包括加大对电商业务的投入 , 在线上市场扩大覆盖范围 , 将更多的线下实体店转型为合伙人制度或加盟制度 , 并关闭表现欠佳的店铺 。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楠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押注电商失败 , 实际上已经算是落后一步 , 目前达芙妮处在一个很不利的位置 , 能否弯道超车 , 还是要看达芙妮后续的运营情况 。
实际上 , 相对于辉煌时期 , 达芙妮已经关闭了超2/3的店铺 。 据达芙妮历年年报 , 2014年年底 , 公司有6402家实体店(其中直营店占比89.78% , 加盟店占比10.22%)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公司实体店仅剩2075家 , 较高峰时期关闭了4327家店 , 降幅67.59% , 平均每天关闭2.6家店 。
推荐|一代“鞋王”落幕!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去年日均关店6家
文章图片

2007年以来达芙妮实体店数量 数据来源:达芙妮年报
在大量关店的同时 , 达芙妮的毛利率也在下降 。 2012年 , 公司毛利率为59% , 而2018年以来 , 公司毛利率低于50% , 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6.4% 。 2012年和2013年 , 达芙妮有员工2.7万人 , 如今只剩6800人 。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背景下 , 有分析称 , 达芙妮或许会跟百丽一样退市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拥有台资背景的达芙妮 , 未来不排除控股权转让或退市 , 以减少更多非经营性支出” 。
张楠认为 , 现在国内基本没有足够行业空白 , 或者新的行业趋势来复制百丽东山再起的这种成功模式 。
向死而生的百丽
【推荐|一代“鞋王”落幕!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去年日均关店6家】在富贵鸟破产、达芙妮巨亏时 , 百丽却传来捷报 , 9月8日 , 百丽国际运动业务线、旗下全资子公司滔搏国际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这意味着 , 百丽又回来了 。
三家鞋企中 , 百丽成立最早 , 但上市比达芙妮晚了12年 , 到2007年才登陆港交所 。 2010年 , 百丽门店总数超过10000家 , 加入恒生指数成份股 。
三家公司中 , 百丽业绩最好 , 但也无法逃脱行业衰退的趋势 。 2015年百丽业绩大幅下降 , 当年净利润为29.45亿港元 , 同比下降38.41% , 2016年 , 公司净利润再度下降18.09% 。
2017年4月 , 百丽国际接受来自主要为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的收购人要约 , 以每股6.3港元、总价453亿港元的金额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 。
仅仅两年时间 , 高瓴资本就将百丽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推向资本市场 。
据滔搏国际招股说明书 , 目前百丽高管成员实质持有百丽国际46.36%股份 , 高瓴资本持有44.48%股份 。
“百丽现在业务中比较亮眼的就是运动鞋服业务 , 这也是其分拆滔搏国际上市的原因 。 利用其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和运动市场快速扩张 , 背靠耐克和阿迪两大主流运动品牌 , 滔搏国际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 , 张楠表示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 以2018年零售额计算 , 滔搏国际在运动鞋市场份额为15.9% , 位居第一 。 2017年-2019年 , 滔搏国际收入分别为216.9亿元、265.5亿元和325.64亿元 , 经调整年度利润分别为15.38亿元、18.10亿元、22.37亿元 , 实现稳定增长 。
百丽是否就此复苏?沈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分拆体育零售业务上市 , 并不意味着百丽的传统制造业务复苏 。 他认为 , 投资人只是将想对业绩表现良好的体育零售部门独立出去 , 不被埋没在百丽的整体低迷中 , 而从业务结构来看 , 百丽的没落在于庞大的制造端 , 而滔搏国际恰恰只是零售端 。 “零售业务相对制造业务更加灵活 , 在经济不佳、消费波动的时期可以减少制造业重资产的风险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