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牺牲利润求规模,禹洲集团股价大跌

(文/张志峰 编辑/尹哲)8月24日晚间 , 禹洲集团发布2020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 公司在实现营业收入140.06亿元 , 同比增长20.36%的前提下 , 归母净利润仅有10.19亿元 , 同比减少37.81% 。
受此影响 , 8月25日禹洲集团股价大跌12.05% 。
规模|牺牲利润求规模,禹洲集团股价大跌
文章图片

禹洲集团财报摘要
此前惨遭降级
在此之前 , 禹洲发布的前7个月销售金额达到538.81亿元 , 同比增长56% 。
根据年初禹洲集团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定下来的千亿目标 , 今年前7个月 , 企业已完成年度目标约53.88% , 在品牌房企中称得上中上水平 。 国内不少机构报告也纷纷表示 , 禹洲今年完成千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
巧的是 , 就在今年初的业绩会上 , 林龙安还特意强调 , 禹洲不过分追求规模 , 追求有盈利的增长 。
话犹在耳 , 显然 , 在疫情及楼市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之下 , 为了拼尽全力完成既定销售目标、继续追求规模上的扩张 , 禹洲毅然选择了牺牲利润 , 让本就不高的利润率雪上加霜 。
据观察者网计算 , 2020年上半年 , 企业毛利率为23.39% , 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 , 归母净利润率为7.27% , 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几乎是翻倍的 , 为14.08% 。
此外 , 观察者网发现 , 近几年全国化进程中 , 禹洲集团的销售规模增速不可谓不快 , 从2016年的232亿元 , 到2019年三年时间内增长224%至751亿元 , 但盈利能力却几乎始终处于下降状态 。 2016-2019年期间 , 企业毛利率分别为36.27%、35.4%、30.72%、26.21% 。
相反 , 企业核心的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比逐年攀升 , 至2019年底达到最高值 , 占全部营业收入的9.08% 。
要知道 , 行业内素有利润率之王的中海地产 , 其三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才3.61%;与禹洲同为闽系的融信 , 这一数字为6.28%;即便去年因买榜等事项导致股价闪崩的佳源国际 , 其三费占比也才6.56% 。
此外 , 规模的急剧扩张离不开资本支持 , 企业近年来的财务指标也不甚健康 。
今年5月左右 , 禹洲地产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惨遭标普降级 , 从"稳定"降到了"展望" , 从BB-降到了B+ 。
理由是禹洲集团在2019年的财务杠杆恶化的同时 , 在未来12个月内不太可能恢复 , 该公司在未合并的合资企业中有着广泛的敞口 , 而且由于未确认销售有限 , 收入增长可能会放缓 。
差不多由于同样的原因 , 另外两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 , 也将禹洲划入下调观察名单 。
"小而美"还是"大房企"
事实上 , 在这个千亿房企泛滥的年代 , 还在千亿路上奔波的禹洲 , 名气并不响亮 , 即便在其销售额占比超过6成的上三角地区也是如此 。
很多人知道禹洲还是缘于一场别出心裁的"营销"--去年中秋节前夕 , 上海禹洲地产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媒体人准备了"情趣用品套装"伴手礼 。
然后禹洲高管在微信群猛烈炮轰活动参与者的聊天截图被曝光 , 为企业吸引了一大波流量 。
当然 , 也有不少购房群体了解禹洲是从其产品开始的 , 但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近年来常见的质量问题 。 如上海马桥府漏水房屋 , 被业主戏称买房送"瀑布";再如福州禹州金辉里楼板裂缝、钢筋外露等一系列问题 。
可见 , 不论禹洲集团今年能否顺利冲击千亿 , 如何在规模、利润与品质之间寻找平衡点 , 都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
有投行资深分析师向观察者网分析称 , 过度的追求规模 , 势必会影响房屋质量 , 之所以近两年频繁爆发 , 除了房价等市场因素之外 , 更大原因就是现阶段交付的房屋 , 大都是前几年房企规模增速最快的时候出售的 。 而今年由于疫情和热点城市限价等因素 , 想要加速去化 , 又不得不加大采取打折、分销等渠道 , 进而影响利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