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正如阳光

【教育|教育,正如阳光】_原题为 教育 , 正如阳光
“以前很多留守儿童只看到眼前 , 觉得爸妈是打工的 , 自己顶多也就读个技校 。 ”“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入北京大学打破了很多人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 。 不仅因为她考出的高分 , 也因为她的专业选择 , 一般会认为 , 留守儿童家庭比较贫困 , 会珍惜机会填报更有“钱景”的专业 , 但钟芳蓉代表了留守儿童的另一种形象:成绩好、有主见、有理想 , 会为了“纯粹的热爱”而去做某件事 。
当我们谈到留守儿童 , 总是与隔代抚养、成绩差、心理问题突出、沉迷游戏等联系在一起 。 而随着这一代留守儿童逐渐长大 , 并在学业上表现突出 , 对留守儿童的刻板认知正逐渐被打破 。 钟芳蓉无疑就是其中的代表 , 他们在“先天不足”的环境中成长 , 但奋力吸取雨露阳光、顽强地向上成长 。 正如钟芳蓉就读的耒阳正源学校校长罗湘云所说 , 留守儿童没有安逸、“被宠着”的成长环境 , 反而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 , 心无旁骛地学习 。
相关调研显示 , 在孝顺、感恩、热爱祖国、有志进取、坚毅等积极品格方面 , 超过70%的留守儿童处于较高或很高的水平 。 留守儿童群体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自立、自强 , 强烈渴望命运并坚韧不拔为此努力的品质 , 正是他们逆袭的原因之一 。
此外 , 父母强烈希望子女通过教育改变不利发展处境、持续为子女教育投入 , 农村学校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不断推进 , 也是这些留守儿童逆袭的重要原因 。 说到底 , 正是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点燃了他们的梦想 , 释放了他们身上所蕴藏的重要资源和巨大潜能 , 让他们仰望星空 , 并且愿意为了星空之梦而脚踏实地奋斗 。
钟芳蓉们的出彩表现让我们认识到 , 打破贫困、不利的成长环境的束缚 , 他们将获得自由的发展 。 不过 , 也要看到 , 钟芳蓉们的反面 , 是部分留守儿童群体沉迷电子产品 , 不爱学习、成绩较差 , 心理上容易孤僻、易暴、易怒等问题突出 。 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等方面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尤其不能忽视 。 这种情况 , 也就越发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软硬件条件 , 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 充分发挥教育扩展视野、培养兴趣、塑造品质、激发潜能的作用 ,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总是能撩拨起很多人的情思 , 但从很多“寒门逆袭”的故事中 , 我们会发现难与不难 , 不仅仅在于先天的禀赋、后天的努力 , 更与教育等社会支撑因素密切相关 。
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高考成绩的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 4年前 , 台江民中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差校” , 问题学生多 , 高考本科上线率仅10% 。 而今年 , 该校1047名考生中 , 829人达到本科线 , 其中270人上一本线 , 本科上线率达到79.2% 。 改变的发生源于一个人——陈立群 。 4年前 , 陈立群从杭州名校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 , 他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 , 主动来到台江县支教 。 陈立群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 , 推动了台江民中教风、学风的根本性转变 , 教育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 近4年来 , 学校共有超过2200名学生考上本科 , 走出了贫瘠的大山 , 当地老百姓们从这种进步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 这正是教育的力量 。
之所以会存在“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 , 源头在家庭经济贫困 , 但本质上是家庭经济贫困对教育资源获取能力 , 对向上生长、改变命运的想象力的限制 。 我们常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 因为它承载着阶层流动的希望 。 而教育资源的普及、教育公平的推进 , 将缩小由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教育资源获取能力的差距 , 也将降低寒门逆袭的难度 。
加大教育投入并坚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 ,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 更加注重学校教育理念提升 , 更加注重发挥校长、优秀教师的引导、引领作用 , 让“寒门学子”获得更多的雨露阳光、更多的社会支持 , 他们也就能愈发灿烂地成长 。
(作者系本报采访人员)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26日第2版
作者:杨三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