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粵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和跨境保险 保险科技助大湾区保险业升级转型
财联社(上海 , 实习采访人员 潘婷)讯 , 毕马威中国于近日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调查报告 , 探讨了大湾区保险业现状以及未来 , 为保险机构在大湾区的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建议 。
整体而言 , 报告认为 , 就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密度 , 相较发达的经济体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 其中 , 去年总保费收入占全国约23%的大湾区更是存在庞大的保险需求有待释放 。 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 , 大湾区在发展时需要把握各项政策利好措施机会 , 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发展保险科技 , 促进保险业升级转型 。
毕马威中国团队也在报告中指出 , 预期将有更多大型海外金融保险集团将会考虑在大湾区开设机构 , 更多国内的金融保险集团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开设机构;保险公司需要产品创新去面对大湾区居民更特定更特殊的保险需求 。
中国提升空间极大 大湾区内部庞大的保险需求仍有待释放
毕马威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李乐文认为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保险市场 , 目前的保险深度及密度相较发达的经济体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 与此同时 , 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保险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科技等新科技的不断涌现 , 或将革命性地影响大湾区保险理念、保险产品形态、保险运行模式等方面 , 同时推动中国保险行业的全面变革 。
报告指出 ,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据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大湾区总人口数量超过7千万 , GDP占全国比例达13% 。 2019年 , 大湾区保险业保费收入约人民币1万亿元 , 占全国(含港澳地区)总保费收入约23% 。 大湾区保险业在全国保险业发展中具备明显优势 。
从保费规模上看 , 大湾区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 。 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数据来看 , 截至2019年末 , 珠三角九市的平均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分别为5.46%和0.74 , 而大湾区平均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分别为8.80%和1.40 ,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4% 和0.27) , 但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 , 个别珠三角城市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未达全国平均水平 , 大湾区内部庞大的保险需求仍有待释放 。
本文插图
(资料源于毕马威报告)
机遇与挑战并存 保险科技大湾区内部三地实现协同发展
由于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 , 因此报告认为 , 各城市应结合不同地区的保险监管规定 , 详细对比各地保险业发展战略及经营业绩的差异 , 逐步探索三地保险产品互联互通的创新模式 , 实现协同发展 。
具体来看 , 大湾区的科创公司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科技等新科技的不断涌现 , 也开启了保险行业的全面变革 。 具体而言 , 保险科技促进业界变革主要表现在重塑业界运营生态、促进行业“补短板”、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保险实现普惠等四方面 。
不过 , 保险科技促进业界变革时 , 同样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 例如 , 客户群定位问题、创新保护问题、销售费用问题、大数据问题、信息安全问题 。
面临变革和挑战 , 大湾区保险业“防风险、促改革”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 监管机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监管细则 , 对保险行业风险的防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此外 , 报告认为 , 构建保险大湾区面临的最大挑战区域差异性 。 粤港澳属三个不同的“区域” , 即不同的法律区、货币区、监管区、关税区 , 而发展大湾区要在这些不同区域内 , 实现相互交流 , 互相融通 , 取长补短 , 共同发展 。
不仅如此 , 区域差异性也同样表现在三地的金融体系方面 , 货币互通、支付和外汇管制等问题都成为制约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据、信息、社交媒体和网络环境方面 , 也存在相应差异;在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 , 内地和港澳地区关于事件预定发生率和利率等因素的假设均有所不同 。
推荐阅读
- 房地产|绿地35.76亿中标广西建工66%股权 对其实现战略性控股
- 治理|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 解放网|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码 加速形成金融业多元竞争格局
- 证券日报之声|银保监会印发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积极推动健全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
-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 经济日报|取消预售制呼声再起 全现房销售能实现吗
- 中年|新华保险莱芜中支第二十届 客户服务节开幕
- 中国证券报|注册资本161亿!财政部是第一大股东,保险业再添一家“中”字头
- 大庆通|七月大庆市快递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实现双增
- IT新经济|中兴通讯2020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57亿元 同比增长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