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小鹏汽车救不了海马第一财经2020-08-26 00:49:480阅
作者: 杨海艳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 ,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 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企业 , 海马汽车方面认为 , 这一方案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有利于布局全球产业链 , 真正实施国际采购;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和国际化对外投资;有利于引入豪华品牌进行合资合作 。]
8月25日 , 海马汽车(000572.SZ)以3.86%的涨幅收盘 , 达到3.5元/股 。 从7月底至今 , 海马汽车的股价已经上涨30% 。
此前 , 由于业绩不振 , 海马汽车的股价自2018年便一路下跌 。 据海马汽车在7月15日发布的业绩预告 , 今年上半年 , 其预计亏损的金额达到1.4亿~1.9亿元 , 其间 , 其还收到来自于政府的4323.85万元补贴 。
【第一财经@小鹏汽车救不了海马第一财经2020-08-26 00:49:480阅】从业绩来看 , 海马汽车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并不足以支撑其股价的上涨 。 而海马汽车也多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
有分析认为 , 支撑海马汽车股价上扬的是小鹏汽车即将赴美上市的消息 。
自7月份理想汽车在美完成IPO后 , 就有消息流出小鹏汽车也将于本月正式赴美上市 , 而海马汽车是目前小鹏汽车旗下SUV车型小鹏G3的代工厂 。 从目前来看 , 为小鹏G3代工的产量大大超过了海马汽车旗下的车型产量 。
8月21日 , 小鹏汽车确认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更新后的F-1招股书等材料 , 拟于北京时间8月27日晚间正式以“XPEV”为证券代码 ,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虽然小鹏汽车已经在广州肇庆自建工厂 , 但目前海马汽车仍然将继续为小鹏汽车代工G3 。
不过 , 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代工关系并非于近日确定 , 对于海马汽车来说 , 小鹏汽车的IPO可能会拉动其股价 , 但并不会构成长时间的利好 。
采访人员从消息人士处获悉 , 更大的利好或与6月正式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有关 , 该方案提出 ,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
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生产资质的整车制造企业 , 海马汽车方面认为 , 这一方案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有利于布局全球产业链 , 真正实施国际采购;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和国际化对外投资;有利于引入豪华品牌进行合资合作 。
相对于小鹏汽车的IPO , 这些利好给予海马汽车更大的想象空间 。
早在去年年底 , 海马汽车成立转型研究办公室的时候就表示 , 未来海马汽车旗下一汽海马公司要抓住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契机 , 利用政策优势及区位条件 , 大力开发海外市场 , 进行海外经营和技术输出 , 转型为外向型企业;顺应汽车“新四化”转型趋势 , 研究产品从传统燃油汽车转型为节能环保智能联网型汽车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海马汽车正打算布局印度市场 , 前几日刚刚推出的海马7X也可能会出口 。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 , 更让人兴奋的是“有利于引入豪华品牌进行合资合作” 。 目前 , 市场上有消息称 , 保时捷正在筹备国产 , 通过海南自贸区进行组装可以免税 。 不过 , 海马汽车董秘在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目前公司并无相关事项 。 ”而保时捷方面随后也回应称:“无国产计划 。 ”
对于海马汽车来说 , 外界的消息利好并不能改变目前其在市场上的衰微态势 。 今年前七月 , 海马汽车(含小鹏G3车型)累计生产5726辆 , 同比下降63.18% 。 目前海马汽车在售燃油车仅有一款海马8S车型 。 虽然在8月23日 , 海马汽车推出了一款全新的MPV车型 , 但在业内看来 , 这一细分市场并不能快速地拉动海马的销量上升 。 在已经“戴帽”的大背景下 , 提升业绩扭亏已经成为摆在海马汽车眼前最紧迫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开“火车”的他复工,第一笔收入全捐了!
- 渔光曲|《渔光曲》是第一部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影片,还有人为此牺牲
- 第一心理|北大女学生服药自杀:PUA专家都是如何操控女性思想的?
- 黄晓明|最受欢迎综艺嘉宾,黄晓明第六王一博第三,登顶第一的是人气花旦
- 今日趣闻|郑恺摇下车窗打招呼,当听到粉丝的第一句话后,瞬间黑脸摇起车窗
- 明星恋情|为什么谢娜可以成为杜华的第一个艺人,陈学冬却被劝退?
- 社会新鲜事|《浪姐》成团夜冲浪投票,李斯丹妮暂领先宁静,孟佳超万茜成第一
- 帅不过三秒|心态国服号被官方封禁,北慕赖神深受牵连,妖刀第一视角视频回放证明清白
- 财经|刚喝完的汽水瓶不要扔,吸管伸进去,隔壁的小孩都... | 正经玩
- 不到|“网贷第一股”宜人金科上半年亏损2.12亿营收降6成,不到一年换至第三任首席财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