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1.72亿的《驴得水》:披着喜剧外衣,展现无尽的时代乱象

引言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便写:“满纸荒唐言 , 一把辛酸泪” 。事实上 , 大多数喜剧作品都是如此 , 也是因此有很多人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近些年来最为成功的喜剧团队“开心麻花”有名的作品如《夏洛特烦恼》、《李茶的姑妈》等无不是如此 。他们的第二部喜剧电影《驴得水》更是充斥着荒诞与心酸 。01
不同于动辄上亿的大制作 , 《驴得水》的制作成品仅有1000万 , 但在诸多演员的精彩演绎下 , 它收获了1.72亿元的票房 , 以及在各大平台上都有相当不低的评分 。故事说起来十分简单 , 就是一所小学将一头驴冒充成老师以冒领薪水的故事 。然而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 , 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正义、爱情、勇气都被现实的无奈以及人性的黑暗无情击碎 , 这部剧披着喜剧的外衣 , 打着喜剧的“幌子” , 在荒诞的故事情节背后展现了一个时代无尽的乱象和心酸 , 让人笑中有泪 , 感慨万千 。
电影|票房1.72亿的《驴得水》:披着喜剧外衣,展现无尽的时代乱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驴得水》宣传照
故事发生在1942年 , 正是我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 。一群大学教师来到了高海拔的穷乡僻壤中办了一所小学 , 想要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学校的名字借用了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政策 , 名为“三民小学” 。影片中出现过老师、教育部官员、美国慈善家等多个人 , 以及“主人公”那头名为“得水”的驴 , 但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个学生 , 这也是表现这部电影荒诞的一个侧面 。
电影|票房1.72亿的《驴得水》:披着喜剧外衣,展现无尽的时代乱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驴得水》中的三民小学
在简陋的教室中 , 加上校长也总共只有4名老师 , 还有一名“英语教师”——“驴得水” 。在电影的开头 , 只存在于文件中的得水老师因为常年为学生义务补课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 , 教育部特别派来一位“在英国留过学”的特派员 , 指名要听“驴得水”老师上课 。为了继续吃空饷 , 学校中的教师们商量着去找村里的铜匠作为英语老师 。为了让铜匠听从安排 , 女老师张一曼竟然选择了“睡服”他 。
电影|票房1.72亿的《驴得水》:披着喜剧外衣,展现无尽的时代乱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一曼老师
一向怕老婆的铜匠被迫上阵 , 用刚刚学会的三句英语 , 以及自己的母语——蒙语冒充“驴得水”老师 , 叽里呱啦的上完了一节课 , 而特派员居然夸他讲得好 , 是教育界的人才 。可想而知 , 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 由此可见对于自己的学习经历撒谎的不只有铜匠 , 还有那个“留学英国”的特派员 。就这样 , 三民小学的老师们第一次蒙混过关 。02
然而不久后 , “驴得水”老师就被一位美国慈善家资助了 , 每个月都可以得到3万法币奖金 , 这笔钱自然是被几位老师瓜分 , 铜匠只得到了很少的一部分 。临别之际 , 铜匠用母语为张一曼老师唱了情歌 , 张老师也被感动了 , 剪下了自己最珍爱的头发送给铜匠 。铜匠回家后总是魂不守舍 , 其妻子很快发现了这撮头发 , 于是来到学校要讨个说法 。铜匠阻拦了妻子对张一曼老师的殴打 , 甚至一怒之下说出了要和张一曼老师过日子的话 。
电影|票房1.72亿的《驴得水》:披着喜剧外衣,展现无尽的时代乱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驴得水》剧照
张一曼在剧中是最具有悲情色彩的女性角色 , 她在性观念上很开放 , 和学校的男老师都发生过关系 , 在她看来这是自己的人生“自由” , 她唯一珍视的只有她的头发 。对于铜匠 , 她心中所存的爱慕也只有一点点 。在铜匠向她表白后 , 她轻蔑表示铜匠只不过是个牲口 , 铜匠难以受此屈辱 , 扔下头发扬长而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