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 , 是一个错别字 , 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必须搞清楚 , 故宫总共就住了两朝皇帝 , 明朝和清朝 。 入住了经历了明朝14位 , 清朝10位皇帝的故宫 , 为什么那么多的“门”字都是错别字 , 而且没有改正 , 难道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都是文盲吗?
汉字的书写 , 叫做书法 , 书法代表的文字含义 , 远超过了原本的字面意义 。 这就是答案 。
一 , 门字的不同写法 。
在繁体字时代 , 门是这样写的: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可以看出 , 这个门的右下角是有一个很漂亮的钩子 。 可是故宫的大多数匾额上的“门”是没有勾的 。
可是你如果看看 , 更早的隶书 , 你会发现门是这样的: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隶书之前是纂书 , 拿出更古老写法的“门”你会发现他们是这样的: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这样来看 , 故宫的“门”字 , 实际上没有写错 。 只是不符合楷书出现后的主流写法而已 。
二 , 故宫“门”字的两种说法 。
有种传说是 , 古代宫廷“门”字的写法 , 从有勾到无勾 , 有两种传说 。
第一种说法 , 来自于南京城里最爱杀人也最爱才的朱元璋 。
马扑《谈误》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遂杀之 , 而以粉涂其钩……
这个故事明确提到了朱元璋建设集贤门的时候 , 涂掉了门右下角的勾 。 当然 , 朱元璋的理由十分正当——门下面有勾 , 怎么能让人才进来 , 这不是要虐待读书人吗?
朱元璋为了引进贤才 , 实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霸业 , 也是操碎了心 。
后来 , 不管是朱棣迁都北京 , 还是清朝入主中原 , 都十分崇尚朱元璋这个说辞 , 这个门字 , 就没有改过 。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第二种说法是 , 来自于两宋之交最懦弱的皇帝赵构 。
赵构迁都杭州后 , 发生了一次宫廷大火 , 皇帝刚盖好的房子就烧了 , 十分心疼 。 于是追究责任过程中 , 没有人承担责任 , 就让老天爷背上了这个黑锅 。 事故调查小组一致认为“都是因为我们匾额上的门字有勾子 , 代表地火 , 勾动天雷就形成了大火!”
这在愚昧的农业社会 , 是最完美的解释 。 可是 ,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 , 天雷勾动地火的话 , 就啥事都没有了!去看看近代最重要的发明——避雷针 , 就是要勾你的雷 , 只要你敢来 , 全给你勾到地下去!
三 , 那些书法里的“错别字” 。
据我说知 , 很多地方的书法题字都是错别字 。
简单给你说几个 , 看图: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头重脚轻 , 这是现代人写的 , 据说是书法名家 , 可是我们看着可真难受!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本文插图
避暑山庄的“避”字 , 很明显多了一小横 , 这是康熙皇帝写的 。 康熙说 , 这个避不是逃避的避 , 而是避暑的避 。 当然 , 更多人说 , 这是康熙皇帝平定三番之后志得意满不小心写错的 。
历史知事|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别字,为什么历代皇帝没有改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