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紧握直播“稻草”,蘑菇街为何仍上不了岸?


文/互联网江湖
8月24日 , 蘑菇街发布了自己2021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
果不其然 , 又是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 。 虽说净亏损相较2020财年同期缩窄65.96% , 然而蘑菇街总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6.8% 。 资本市场似乎对这份财报的态度也很明显 , 截至收盘 , 蘑菇街跌20.38% , 报2.50美元 。
【互联网|紧握直播“稻草”,蘑菇街为何仍上不了岸?】回顾其最高峰时高达25美元左右的股价 , 不免让看客唏嘘不已 。 “没落”的贵族蘑菇街 , 近年来调整不断 , 直播业务更是早早布局 , 可为何依旧是现在这副景观呢?
上不了岸的“稻草”:直播业务高歌 , 收入却难猛进?
直播 , 毫无疑问是蘑菇街发展的重心 , 集大厦之力予以扶持 , 其发展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 财报显示 , 蘑菇街总GMV达31.20亿元 , 其中直播业务GMV同比增长72.4%至22.66亿元 , 2021财年Q1 , 蘑菇街直播GMV在总GMV中的占比已达72.6% 。
只不过 , 直播业务的高速增长 , 收入却同比下降 , 这其中的缘由或许也值得我们思考 。
蘑菇街方面表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向LVB(现场视频直播业务)业务转向 , 即当下火热的直播电商 , 公司减少了自营商品的销售 , 转为像合作商家抽取佣金 。

据了解 , 蘑菇街可谓是电商平台搭直播风的先行者之一 , 早在2016年3月就已经上线直播 , 如此一来 , 这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有些“起大早赶晚集” 。 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在围绕直播电商发展的如火如潮 , 而蘑菇街似乎是自身精力不足?需要牺牲自营商品销售 , 才能更专注做直播电商?
事实上 , 从某种程度上讲 , 蘑菇街其实没有必要孤注一掷的押宝直播电商 , 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或许更理性一些 。 一方面 , 自营商品销售作为盈利点 , 为直播业务发展、主播培养等做输血工作;另一方面 , 直播带货玩家众多 , 作为上市公司如果过于依赖直播可能不会给资本市场留下什么太好的印象 , 或许更应该保持自己收入的多元化才更科学一些 。

从用户消费心理动机的角度来看 , 通常可以分为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 , 对产品、服务等方面认可而选择消费 , 这属于理性消费 , 这样的消费往往也容易形成复购;如果只是基于某种情感联系或者场景触动 , 那其实就是感性消费 。 但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 平台也好、网红也罢 , 不能指望一时的关系能一直维系下去 。 目前1.0时代的直播带货需要不断补充主播 , 这也意味着主播的培养和选拔或许会是一个长期进行的工程 , 需要强大的造血能力去支撑 , 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2019年5月 , 蘑菇街启动了针对主播的官方培训团队 , 2019年7月 , 蘑菇街推出面向全网招募优质红人主播、机构以及供应链主播的“双百计划” , 主播培养成为一件需要持续投入的事 。
这样一来 , “all in 直播”的蘑菇街 , 它的直播业务增长收入却出现下降或许也能理解 。 只不过 , 直播这根稻草 , 能把蘑菇街带上岸吗?目前或许仍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
“用脚投票”下的大跌?资本市场不相信概念和故事
财报推出 , 股价应声下跌 。 不得不说资本市场的态度似乎对蘑菇街不怎么友好 , 不过从多个维度来看 , 这似乎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

影响股票的下跌的原因通常是业绩驱动 。 然而 , 蘑菇街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些股票内在价值的下跌的感觉 , 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蘑菇街的未来发展 。 讲故事造概念似乎是许多上市企业都会做的事情 , 只不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 , 蘑菇街把自己的直播商业模式概括为P2K2C模式 , 这一理念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大惊喜 。
“K”代表KOL , 也就是主播 , “P”是蘑菇街 , “C”就是用户 。 咋一听好像还挺专业 , 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不算什么新的玩法 , 就像是前几年社交电商B2b2C的翻版 。 只不过一个靠主播 , 一个靠社群意见领袖 。 从这个维度来看 , P2K2C的故事或许很难打动资本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