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科技男|SSD摇身一变成U盘,划不划算?绿联M.2移动硬盘盒 体验
1、聊聊硬盘和硬盘盒
这几年电脑硬盘的进步很快 , 从最初的机械硬盘HDD , 已经发展到当前的固态硬盘SSD了 , 众所周知 , 因为两者读写机理的不同 ,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比机械硬盘要快得多 。
因为固态硬盘得天独厚的读写优势 , 加上体积的小巧 , 所以用来改装成移动硬盘再合适不过了 , 所以一些嗅觉灵敏的厂商就瞅准了这个商机 。 硬盘盒的大概原理是:将SSD装进硬盘盒 , 然后利用机箱或者主板上的USB/Type-C接口来读写硬盘盒里的SSD信息 , 从而达到读写的目的 , 而且这个硬盘盒还支持热插拔 , 就相当于一个便携的U盘了 。
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 , 因为USB接口自身传输速度的限制 , 所以即使再优秀的SSD , 装入再优秀的硬盘盒 , 也就只能发挥USB接口支持的最大的速度 。 当前USB的接口一般是USB3.1 Gen1 , 或者USB3.1 Gen2 , 两者理论传输速度分别是5Gbps、10Gbps , 所以说USB3.1的最大速度也只有大概1000MB/S 。 2、选购及开箱
因为手里闲置了一块M.2 Nvme SSD , 所以脑洞大开 , 想将它改造成移动固态硬盘 , 而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买一个硬盘盒 。
本文插图
其实在选购前 , 我一直在绿联和ORICO两者之间纠结 , 其实两个产品的规格都差不多 , 价格也比较接近 , 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绿联的M.2 SSD硬盘盒 , 搭配自己手里的超频三S2000 M.2 SSD , 正好可以组建一个移动固态硬盘了 , 美滋滋 。
本文插图
趁着这几天有空 , 拍了一些照片 , 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本文插图
绿联M.2移动硬盘盒标配了一根Type-C to Type-C数据线 , 我自己正好也有一根Type-A to Type-C的数据线 , 所以有了这两根线 , 用来应对所有的电脑接口应该都没有问题了 。
本文插图
从外观上看 , 硬盘盒的体积不算大 , 当然也不算小 , 长120mm*宽40mm*厚8mm , 当然要比U盘大不少 , 不过放包里 , 口袋里丝毫没压力 , 根据个人经验 , 硬盘盒外壳应该是铝镁合金那一类的材料 , 表面经过特殊处理 , 摸上去有金属磨砂一样的手感 , 单个硬盘盒的重量也是非常轻的 , 拿在手里没啥重力 。
本文插图
硬盘盒背面就比较简单了 , 箭头指示了后盖装卸方向 , 拆卸后盖对准箭头位置按压并顺着箭头方向取下后盖即可 。
本文插图
根据包装页显示 , 这个Type-C接口最高支持USB3.1 Gen2模式 , 如果机箱主板或者机箱自带Type-C接口的话 , 就可以直接接线使用了 。 如果没有Type-C , 使用另一条Type-A to Type-C的数据线也可以 。
本文插图
拆、装都很简单 , 拆开后可以看到这个硬盘盒支持2230、2242、2260、2280(白色小字)四种规格的SSD , 这里有个小细节 , 用来固定SSD锁扣是一个橡胶材质的 , 可以直接用手固定 , 好评 。
本文插图
SSD安装也很简单 , 硬盘金手指也有防呆接口 , 不容易接错 。 然后按压橡胶卡口即可固定好SSD了 。
推荐阅读
- 薄云|华工科技精密事业群与薄云咨询共同召开变革项目启动会
- 科技|TCL 科技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 以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 8.5 代线
- 行业互联网|大华股份与大连量天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科技创新|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9月启幕
- 中华中学|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调研清帆“AI主动安防”系统
- 人工智能|商汤科技林达华:OpenMMLab助开发者缩短AI项目路径
- 快科技|告别龟速网盘!联想个人云存储A1开箱图赏
- 科技IT观察猿|七彩虹新品显卡1650豪华版上架电商 售价1199元
- 融资并购|TCL 科技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 以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 8.5 代线
- 液晶面板|TCL科技收购三星8.5代线,液晶面板有望迎来“中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