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的日常|全球食物,够吃吗?( 二 )


在科学界抛出“人类是否将征服海洋、为我所用?”这个宏大命题之前 , 更多的普通人关心的显然是更实际的问题:海洋食物将带给我们什么?
在目前的政策改革、技术创新和需求条件下 , 科学家对海洋食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野生渔业、有鳍鱼类养殖和双壳贝类养殖这三个最大海洋食物领域 。 研究结果显示 , 野生渔业、有鳍鱼类养殖和双壳贝类养殖这三个领域 , 尤其是两个海水养殖领域 , 都能可持续地生产比今天多得多的食物 , 从而带动海产品产量有望在2050年最多提供预计全球人口所需肉类增幅的1/4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本次研究聚焦的肉类之外 , “海洋农业”也是科学家近年来的热门研究方向 。 在这一领域内 , 科学家尝试在海洋里栽培植物 , 主要是藻类 。 而所有这一切 , 都被统称为“蓝色耕地” 。
“蓝色耕地”的优势显而易见:缓解食物短缺问题对陆地农业的压力 , 尤其在全球突发性灾难面前 , 能使食物供应短缺的“缓冲垫”更广阔 。
但同时 , 问题随之而来:生态承受力 。
在“蓝色耕地”尚未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 , 人类对海洋的“作恶”已经触目惊心——
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约800万吨塑料垃圾 , 而塑料制品分解通常需要四百年时间 。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 , 由工业生产的塑料颗粒或海洋中塑料垃圾分解的碎片组成 。 全球海洋内有至少5.25万亿颗、重约26.9万吨的微塑料 。 海洋生物吃下微塑料后会病变、甚至死亡 。 每年有64万吨重的渔具遗留大海 , 这些渔具需要约600年才能分解 。 据统计 , 海平面之下7062米 , 是“蛟龙号”此前最大的下潜深度;海平面之下8200米 , 是远洋鱼类生活的极限深度;海平面之下11034米 , 是已知海底最深处 , 鱼类无法生存 , 集人类最先进智慧的探测器无法抵达 , 但却有一件东西 , 轻而易举就躺在了这里:塑料袋!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
娟子的日常|全球食物,够吃吗?
文章图片
生态与开发
娟子的日常|全球食物,够吃吗?
文章图片
几千年前 , 第一次农牧业革命 , 使人类完成了从采集捕猎向种植放牧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化 , 也揭开了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的篇章 。 今天 , 当全球面临食物短缺威胁时 , 有人称 , “蓝色耕地”再次奏响了新的世界性农业革命的序曲 。
在食品短缺的威胁之下 , 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海洋耕地”的好:约占地球总表面积71%的海洋 , 一旦被开发成为农牧乐园 , 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 , 我们还是不禁要问一句:“蓝色耕地”会是海洋对人类的回馈 , 还是海洋从此消失的序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