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中国科学报:破除高校学报潜规则需彻底改革异化科研评价制度
_原题为 中国科学报:破除高校学报潜规则需彻底改革异化科研评价制度
中国科学报8月25日报道 ,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 , 原本只是一个学术载体、一个学术平台 。 让C刊承载科研评价的功能 , 只会使原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论文索引工具异化 。 要使高校学报回归本位 , 必须彻底变革当前异化的科研评价制度 , 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价作用 。
前段时间 , 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因曝出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来稿 , 被指存在身份“歧视”的潜规则 , 一时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 。
非“双一流”高校的作者从自身角度看这个问题时 , 自然会得出受身份“歧视”的结论 , 而办刊人对于该问题却有苦难言 。 因为刊物要生存 , 更要发展 , 要确保刊物办出水平 , 稿源的质量是关键 。 那么 , 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只有从现状分析入手 , 才能把这个问题看清楚 。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并非没有 , 但会涉及很多方面 , 是一项系统工程 。
唯“I”是举的科研评价异化科研行为
首先 , 这一问题是以绩效管理为导向、以量化指标为核心的科研评价造成的 , 这是大家的普遍共识 。
30多年前 , 为了解决科研评价的公平性问题 , 我国自然科学率先引入SCI , 人文社会科学紧随其后也引入A&HCI和SSCI 。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 其研制的初衷并不是为科研评价服务 , 而是作为文献索引系统 , 为学者收集或阅读相关文献提供便利 。 正如有学者撰文指出 , 这些文献索引系统之所以最终成为科研评价工具 , 与其遴选期刊的标准具有正相关关系 。
具体而言 , 文献索引系统遴选期刊的标准是影响力 , 而从宏观角度看 , 影响力与学术质量往往具有正相关关系 , 而且这套指标体系还有一个“客观”“量化”“公正”的“天然优势” 。 这就为这些“I”越界成为科研评价工具埋下了伏笔 。
此后 , 正如大家所知 ,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 , 以及国际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 , 围绕大学排行榜的你追我赶 , 绩效管理便开始大行其道 。 这使得本应由学术共同体担当的科研评价 , 让位给行政管理人员根据这些“I”进行数数的简单粗暴的评价 。 在这种科研评价的导向下 , 研究者纷纷唯“I”是举 , 科研行为的异化随之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顽疾 。
C刊的稀缺性与学术群体需求间矛盾突出
由于人文社科研究的特殊性 , 以及受自身英文水平和研究方法的限制 ,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在A&HCI和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非易事 。
20年前 , 教育部为了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 , 专门委托南京大学研制CSSCI期刊目录(即中文版的SSCI) 。 C刊是CSSCI来源期刊的简称 , 其遴选机制十分严格 , 期刊间的竞争自然也就十分激烈 。 C刊的遴选原则是按照“二八律”进行的 , 而且每两年重新洗牌一次 。 简单而言 , 南京大学CSSCI评价中心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对中文期刊进行排序 , 其中进入前20%的中文期刊就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 。 所谓“期刊影响因子”是以期刊两年内发文的总数为分母、以被引用的总次数为分子生成的 。
从遴选机制来看 , 能够进入C刊目录的学术期刊一定是中文期刊中的佼佼者 。 目前 , CSSCI来源期刊总数为568种 , 加上CSSCI来源集刊155种 , 也就723种 。 而我国高校文科教师数以百万计 , 博士生数以几十万计 。 对于如此庞大的学术群体而言 , C刊注定是稀缺资源 , 甚至可以说 , 不到三千种的文科学术期刊本身也是稀缺资源 。
这其中 , 高校学报(哲社版)是中文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一千多种 , 占比超1/3 , 但能够进入C刊的也就区区70种 。 对于上述庞大的群体而言 , 更是僧多粥少 。 在当下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与庞大的作者群发表需求间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
高校学报的属性特征明显
高校学报的主管部门或是教育部、或是各省区市教育厅以及各高校 , 而主办单位均为高校 。 在办刊经费方面 , 除少量高校学报入选教育部“名刊”“名栏” , 曾获得教育部资助以及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稳定资助外 , 绝大多数高校学报均为各高校出资 。
这种办刊体制决定了高校学报主要是为主办单位的师生发表论文服务的 。 这是高校学报区别于其他中文期刊的鲜明特征 。 这种特征也使得很多高校学报的办刊相对比较封闭 , 而开放式办刊是比较有可能办出高质量期刊的 。
众所周知 ,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有助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 但是 , 这种功能的发挥及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 为此 , 办刊人必须在封闭与开放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 如何保持开放性更是一个巨大挑战 。
能够进入C刊的高校学报只有区区70种就是最好的例证 。 因为进入C刊的高校学报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 就是外稿占比普遍较高 。 外稿比例高就意味着要挤占、割舍内稿的份额 。 这的确是两难选择 。 如果外稿的各方面条件不比内稿强 , 办刊人就会招致高校内部人员的责难 。 在这种情况下 , 办刊人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提高外稿录用的门槛 。
推荐阅读
- 王俊凯|英雄联盟中国区品牌代言人周杰伦&王俊凯,我心目中的电竞男主!
- 中国东部|河南北部、东部、南部有福了? 有限的降雨将发生在这里
- 声音|代表山东征战《中国好声音》“低音炮”小伙回青献艺
- 古都正|中国千年古都正在崛起“硬科技”
- |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担当点赞 长城皮卡召回部分长城炮
- 暴雨蓝色预警!四川云南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来袭
- 美媒:中国没有战机能拦U-2,但有办法将其击落
- 选手|“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赛匈牙利赛区决赛落幕
- 白酒|真全粮酒比酒精酒好在哪里?
- 疯狂抹黑!两名中国籍高校研究人员在美被捕,美司法部宣称其“破坏证据”“窃取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