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三 )


曾庆存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如今的气象监测 , 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 , 气象预测 , 也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
据他透露 , 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 , 提高到5-7天 。 目前的3天预报 , 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70%至80%的准确度 , 如果是一定区域 , 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 , 准确度能高于80% 。
这其中 , 台风预报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 , 近年来 , 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陆点和实际登陆点相差50公里左右 , 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 , 看相对值的话 , 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围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 , 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 , 我国近年来大力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 , 在同台竞技中表现越来越出色 。 2017年 , 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 , 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 , 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
据他介绍 , 现在和1998年相比 ,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 , 预报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 , 加以订正 , 就形成了公众获得的预报预警信息 。
曾庆存面对这些进步依然十分冷静 , 他说 , 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 , 目前来说不大可能 , “天气有偶然性 , 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 , 也不被人为控制 , 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 ”
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敬畏自然的力量 , 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
【暴雨|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