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二 )


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结束快一个世纪,但是这两场战争对人类现代社会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消除,对于战争的恐惧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一部又一部像《1917》这样反思战争的电影不断地提醒着人类不要轻易开启这个恐怖的“潘多拉魔盒”。
(三)一镜到底
在今年的奥斯卡奖评选中这部获得多项提名的作品与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等主要奖项擦肩而过,最终获得的竟然是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这两个技术类奖项,原因是《1917》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方式来拍摄这部战争电影。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许多电子游戏爱好者都会对《1917》的电影画面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曾经一度风靡全球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的召唤》。在电影中镜头始终从各个角度跟随着两位主人公的移动,电影场景也始终在移动之中并且几乎没有重复。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担任本片摄影的是曾经1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罗杰·迪金斯,这位科恩兄弟与山姆·门德斯的御用摄影师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赎》《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银翼杀手2049》等一系列经典电影。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此前采取这种“一镜到底”模式拍摄的电影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1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而战争题材的电影中,《1917》是第一部采取如此大胆方式拍摄的电影。也许是因为电影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及散文式的叙事风格,使得观众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感受电影所塑造的战场环境和战争氛围。电影镜头追随着两名英国士兵的身影,从曲折迂回的战壕到布满铁丝网的战场,这样的“一镜到底”无疑是最佳的方式来模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最大程度上让观众能够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和这些普通士兵所经历的折磨。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另外一部火爆的战争大片《中途岛》,这部由好莱坞特效大师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电影中同样使用了近乎电子游戏的画面处理方式,那些激动人心的轰炸机俯冲镜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然而如此滥用电脑图像处理的目的只是为了简单的视觉冲击,这些简单空洞而又缺乏灵魂的战争场面完全无法像《1917》中的“一镜到底”那样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全面比较两个时代的电影《中途岛》,为什么1976年的版本更出色?)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电影片尾出现的字幕解释了本片为什么会采用如此特别的拍摄方式,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曾经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1917》的创作源泉正是来自于导演童年从祖父那里听来的故事。采用“一镜到底”这样主观视角的方式来拍摄,无疑是导演个人对于自己的祖父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于在一战中逝去的整整一代人的怀念。
(四)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无前例的人员伤亡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巨大创伤,几乎在西方主要参战国家的各大城镇都设有纪念一战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各类反思性的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2018为了纪念一战百年,同样作为战争亲历者后代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拍摄了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彼得·杰克逊作品《他们已不再变老》)纪录片的名字来自于英国诗人劳伦斯·宾扬的一首纪念一战的诗歌,“日复一日,太阳照常升起,只是那些牺牲的战士,他们已不再变老。”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的现代化战争,包括坦克、机关枪、远程大炮等现代化武器装备首次投入战争,这使得一战中的士兵伤亡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战争。而人类的生命在这些军事工业所创造出来的杀人机器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所有人都不得不躲在战壕之中躲避着漫天炮火,在这场残酷的杀戮之中没有英雄,只有一个个想要回家的军人。
 拿到|《1917》,一部“冷静”的战争电影,却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