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巅上的摇滚少年( 二 )


而让孩子们学乐器、组乐队 , 是学习生活步入正轨之后的事 。 当时的海嘎村水电路不通畅 , 村里的土路距离镇里约20公里 , 且几乎没有交通工具可快速到达 , 基本的用水也需要徒步十几分钟抬回 , 教室保暖性较差……种种不便条件让顾亚适应了好一阵 , 也让他发现 , 这里的孩子与山腰的相比 , 似乎更内向孤僻 , 除了上课时间 , 校园里常常一片静寂 。
“他们上课不敢发言 , 遇到老师也不敢打招呼 , 说话声音都很小 。 ”
一次偶然开始打破这个静悄悄的校园 。 那天顾亚在课间弹琴 , 几个老师跟着一起弹弹唱唱 , 窗户上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小脑袋 , 后来“一群孩子过来看 , 排队坐” 。
音乐的种子种下即开始开花 。 顾亚抽了几个孩子试着教学 , 发现他们不仅学得快 , 还愿意接受 , 对乐器和唱歌有很大期待 。 他和校长商量 , 老师们一起筹、借、买了更多的乐器 , 正式在海嘎小学拉开了一场“音乐试验” 。
|云巅上的摇滚少年
本文插图

改变
带着不经世事的山里孩子组乐队、玩音乐 , 这件事情本身有不小的挑战性 , 幸运的是 , 顾亚得到了许多支持 。
2017年9月 , 第一批乐器捐赠到了海嘎小学 , 后来的捐赠陆陆续续 , 尤克里里、手鼓、吉他、架子鼓、贝斯等乐器渐渐齐全 。
从零基础开始 , 几位懂乐器的老师自发组织孩子们学习 , 顾亚教尤克里里和贝斯 , 胡静教架子鼓和吉他 , 校长郑龙负责手鼓的教学 。 音乐声成为了海嘎村庄的“日常” 。
2018年 , 海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都有机会在午休期间来到排练室 , 自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学习 。 在2018和2019年的9月 , “遇”乐队和“未知少年”乐队分别成立 , 成员都是5个女孩 。
晏兴雨是“未知少年”的主唱 , 也是晏兴丽的妹妹 , 郑龙记得 , 她刚转学来到海嘎小学时 , 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一整天 。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 常年不在家 , 小女孩比较少换洗 , 遭到同学们的排挤 。
如今见到她 , 虽然在提起爸爸妈妈时仍以不在乎的态度稍作情绪掩饰 , 但整体自信开朗 , 经常和同学说笑嬉闹 , 尤其站在舞台中央担任主唱的时候 , 和姐姐一样用脚左右打着节拍 , 身体跟着音乐认真晃动 , 不见一丝胆怯 。 在小伙伴接受媒体采访有些窘迫之际 , 她还会跑来“解救” , 扒着耳朵用周围都听见的音量说:顾老师在找你!
“未知少年”的吉他手熊婷是家中长姐 , 母亲也外出打工 , 每天的生活包括做饭、洗碗、洗衣、挖洋芋、给弟弟妹妹辅导功课等等 。 弟弟妹妹不听话 , 劳动到生气时 , 她会默默拿出吉他 , 弹一首歌平息心情 。
她们说不出来的 , 那个“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问题的答案 , 无不藏匿在这些重复的生活片段和细微变化中 。
顾亚拒绝将这种变化装进“音乐改变了什么”的虚空大框架里 , 在他看来 , 一切只是“心灵的交流” 。
|云巅上的摇滚少年
本文插图

顾老师、郑校长与乐队11个孩子
摇滚
海嘎除了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子 , 同时是个彝族村寨 。 这里的村民自然不懂什么是“摇滚” , 而外界也对这个村庄有着传统的认知及偏见 。
有人来学校看了乐队的表演后对顾亚说:“年轻人很有想法 , 但是农村娃还是应该跳点彝族的舞蹈 , 唱点敬酒歌 , 跳跳竹竿舞 。 你们搞这些西洋乐器 , 怎么跟城里面比呀 。 ”
顾亚事后回想 , 这件小插曲反而给了他突破和证明自己的动力 。 他卯足了劲告诉孩子们:“那个时间是你们的 , 全宇宙都是你们的 。 ”
从这个意义出发 , 8月19日的这场演唱会更像是在完成这位乡村教师和孩子们的集体梦想 。 演唱会通过顾亚的抖音账号“Teacher顾”进行全程直播 , 共有142万人在线观看了这场演出 , 相当于15个鸟巢的观众数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