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赢得生前身后名,刘禹锡:中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对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 今人都很熟悉 。 《乌衣巷》《竹枝词》《陋室铭》等 , 至今流传 。 但是 , 对他的一生经历、平生交游、脾气性格 , 熟悉的并不是很多 。
大道知行|赢得生前身后名,刘禹锡:中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文章图片
博学多才却“升沉无定”
简单来说 , 唐代诗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仅以诗驰名 , 散文、学问谈不上 , 如王之涣、王翰、李贺、贾岛等;另一类则诗文兼擅 , 且皆有影响 , 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
然而 , 在散文中再加深化 , 各家又有差别 。 陆贽、罗隐等均有文名却无文学思想 , 所以中国散文史会写到他们 , 文论史或文学批评史上却不会特意涉及;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皆有文学主张 , 故中国文论史或文学批评史、文学思想史都一定要写到他们 。 不过 , 韩、柳、刘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 元、白二人大体仅有文学思想而无哲学专论 , 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中是很难找到后两人名字的 。
同时 , 由于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投身永贞革新 , 是永贞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 , 所以《资治通鉴》里找不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 , 却能够看到刘、柳的名字 。 由此可见 , 在唐代灿若群星的诗人队伍中 , 刘禹锡算得上是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 。
唐代诗人大多忧国爱民、正直敢言 , 故常遭流言蜚语的诬陷和贬谪放逐的经历 , 如张九龄、李白、杜甫、王昌龄、刘长卿等 。 其中 , 刘禹锡更是饱受政治磨难和贬谪之苦 。
白居易因议政情辞激烈 , 被贬为江州司马 , 两年后即升为忠州刺史 , 过了两年又奉诏回京 , 起用为朝廷大臣 。 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 , 被贬往南蛮荒凉之地达23年之久 。 连白居易也深表同情地说:“亦知合被才名折 , 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也曾沉痛地自叹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谪在三湘最远州 , 边鸿不到水南流” 。
刘禹锡的贬谪生涯比唐代一般的诗人时间更长、磨难更多 , 无怪乎清人在《论诗绝句》中论及刘禹锡时感叹:“自比冬青最耐寒 , 升沉无定七朝官 。 ”因刘禹锡一生经历过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个王朝 , 而且政治上大起大落、曲折不平 , 故有“升沉无定七朝官”之句 。 这在唐代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 恐怕只有韩、柳等少数名家有此坎坷 。
高傲和自负 , 倔强和不屈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性格即命运 。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和道路 , 与其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
刘禹锡曾写诗:“少年负志气 , 信道不从时 。 ”可见 , 他从少年时就有政治抱负 , 且不轻易赶时髦、不随波逐流 。 因此 , 当他结识王叔文后 , 便随他进入政坛 , 并与柳宗元一道很快成为革新骨干 , 史称永贞革新 。 当时 , 王叔文对刘禹锡非常器重 , “以宰相器之 , 引入禁中 , 与之图议 , 言无不从” 。 只可惜 , 这场改革虽然除掉不少弊政 , 却不注意团结 , 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 刘禹锡、柳宗元皆被逐出朝廷 , 贬谪荒野之地 。
大约是出身于名宦家庭的缘故 , 加之早年仕进顺利、连登三科 , 高傲和自负似乎是刘禹锡性格中一个明显的特点 。 宋代朱翌的《猗觉寮杂记》曾说他“气高不伏人” , 《新唐书本传》也认为其“恃才而废” 。
举例来看 , 韩愈是当时无可非议的文坛盟主 。 刘禹锡虽然也承认其“手持文柄 , 高视寰海” , “三十余年 , 声名塞天” , 但又认为“子长在笔 , 予长在论 。 持矛举盾 , 卒不能困” 。 刘禹锡当时的文名 , 自然也是天下皆知 , 其《天论》说理透彻、笔力矫健 , 在唐代极为罕见 。 但与韩愈这位古文旗手比起来 , 终究是稍逊一筹的 。 可他毫无顾忌地认为 , 韩愈擅长的是“笔” , 自己擅长的是“论” 。 用现在的话来说 , 一个擅长写随笔 , 一个擅长写论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