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三 )


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本文插图

我今天更多的想讲的是在人工智能和艺术领域之间 , 如何建构一种共识通用的、可互为激发智能的方法论 , 它们在认知方法论上是不是有共同的作用 , 为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出现新的可能性提出一种新的思索和算法探索 。 这里没有任何的结果 , 都是一种质疑和提问 。
比如说 Photoshop(欧洲照相术暗房技艺与记忆) 等软件都是欧美思维 , 并不是中国人研发 , 反映的是欧美的历史记忆和造型语言方法的实践应用总结;对于中国人来说 , 首先要学习它的思维方法才能制造出与之技艺相匹配的艺术作品 , 这是两种完全不太一样的思维方式 。
我在 2017 年开设了《诱导设计》这门课程 , 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寻找认知与智能设计的相关问题 , 让他们寻找提出到底在哪儿出现了本质上的问题 , 从视觉艺术思维和计算机算法思维中找出可关联性和本质上背离的核心问题 。
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本文插图


我的课程没有任何的图 , 没有任何的资料 , 只是我自己写的一些问题(关键词和短语)让学生去做 ,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因变应变的教学方法 。
第一是设计 "动因"、"诱发的开关" 和 "诱导叙事" , 做什么都可以 , 前提是必须找几款和造型艺术有关的金典软件 , 在这些软件的基础上来做思考和分析研究 。
第二是设计“遗传起因” , 设计"干预模块" , 设计 "生长" , 设计 "序列" 。
第三是最终让学生设计一个技术 , 设计可以自循环自繁衍自组织的技术;通过编程进化算法转向、逻辑范式和数学模型 。
今天我来举例在我的课上两个学生不同的工作方法和作业的例子:
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本文插图

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本文插图

人工智能|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记忆设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下的诱导加接口设计
本文插图

一个学生选了犀牛、 illustrator , 视频等相关的软件分为两部分 。 怎么把软件拆分再变成一个东西?产生行为诱发和维持 , 并引向一定的心理发现过程 , 诱发开关 , 由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情…… 。
他做了很多笔记 , 很朴素 , 就是个思维导图 。

我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话 , 人工智能设计的更多是思维方法和范式、数学模型 , 对于艺术生和艺术领域从业人士来说 , 这个东西有范式 , 基本上的范式是存在于诱导接口上 , 快速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东西 , 他们也会先去分析 , 用非常理性和感性共有的方式 , 可能对一个图形、界面、图标感兴趣 , 最后提取出来的图标显示三维的东西 , 在这之前也还会有很多的步骤 , 一到两节课就会把这个东西转换成其他的形态 。 计算机应该不会 , 即使计算机接上 3D 打印机 , 其它设备形态、不同的材料也是有局限的 。 艺术设计的工作方式会可以产生自动算法的拼接 , 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 这是艺术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 人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
这个同学还会尝试和制作一些新的定位 , 如:可视化编程一些新图形化界面 , 在平面设计、UI 设计 , 跟工程师、后台的合作等综合设计 。 思考怎么能体现出具有人机关系、和谐视觉和行为诱导?试图把艺术、数学、逻辑、符号学、行为诱导的等模式混合在一秒钟内连接起来 , 这个非常有意思 。 包括还有做信封 , 邮件、网络传递 , 打包完以后怎么通过邮件来发送的思考 。

最后做出来是一个游戏 。 我也没有想到 , 转折非常快 , 最后做出来的是这样的思维呈现 。 通过鼠标箭头的转化成光 , 三角相当于箭头 , 他觉得鼠标箭头是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指引性的光斑 。 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作品的艺术空间中映射、放大 , 可以展现出来一种独特的空间艺术 。 这种“移情迁想”的智能是目前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完全达不到 , 只有艺术家和人才能有这种“移情迁想”的能力;当然计算机如果未来能够达到这种智能将会有更好玩的东西脱颖而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