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光荣与荒诞( 二 )
苏州河南岸上海租界隔岸观火 / 图片来源:豆瓣本片中 , 没有人一出场就是英雄了 , 许多人物带着原始的怯懦恐惧面对战争 。 随着战役的升级 , 他们在紧急关头实现了被迫成为英雄的转变 。 我绝对相信 , 这种拼死搏一命的“勇”会在敌军的杀戮中被激发 。 只是管虎的野心过大 , 在《八佰》呈现出来的群像戏中 , 人物的性格转变多半显得匠气十足 , 难以仔细推敲 。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激烈战斗 / 图片来源:豆瓣有人诟病于《八佰》情节不符合史实 。 事实上 , 这是一个基于四行仓库之役的战争故事 。 如果不是纪录片 , 那应该允许它有创作空间来表达这场战役 , 只要无碍于传达了中国的抗战精神 , 那种体面的宁死不屈的精神 。令《八佰》止步于一部普通战争片的 , 是因为它或许只引起了观众的生理反战 , 后续却难以让人反思 。 观看这部147分钟的长片 , 感动常在 , 但是一波又一波的抵御冲锋 , 加之夜晚胆战心惊的休整 , 让观众的情绪在高低起伏间不断转换 , 不免疲劳 。 而在满目疮痍之中 , 战争的残酷自不必多言 , 小人物被改写的命运也令人唏嘘 , 可这一切 , 并没能让你反复思索这场战争的意义 。近年来 , 全球的战争电影都在尝试新局面 。 同期上映的《1917》尝试了伪一镜到底 , 2017年《敦刻尔克》依旧是诺兰大玩时空把戏 ,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以每秒120帧格式拍摄的噱头 , 《八佰》的制作则是被称作中国工业之美 。 然而 , 技术实在是次要 , 这些电影都仅限于老实地展现了人性伟光正与温情的一面 , 却从不敢探讨战争的荒诞性 。
同期上映的《1917》用信使故事以小见大 / 图片来源:豆瓣许多人忘记了 , 战争片其实也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达到更为反战的效果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就是其中翘楚 。 1957年 , 年仅29岁的库布里克或许已经拍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电影《光荣之路》 。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 , 这部黑白电影可能很难让人全程看完 , 尤其是对于那些被所谓工业之美喂养的观众 , 它没有让你肾上腺素狂飙的激烈画面 , 只有无尽的余味和深思 。
《光荣之路》中荒诞的审判 / 图片来源:豆瓣但若看过《光荣之路》 , 你就会明白反战是什么意思 。 没有枪下留人的光明结局 , 只有士兵被高层出卖后走上行刑之路 , 名为光荣 , 实则暗讽耻辱之路 。 全片超越一时一地 , 通用于所有政治阴谋 。 无一帧血腥画面 , 却让你由衷反感战争 , 深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讽刺 。制衡库布里克的战争片 , 经常让人久久都回不了神, 因为战争起源往往荒诞十足 。曾作为学生 ,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过20世纪多场重要战争是如何被策划的 , 其中确有事出必然的成分 , 然而往往也极具偶然性 。比如 , 没有人说得清一战的成因 。 当然这可以归结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失衡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渴望扩张却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 也可以归因于欧洲诸国过于迷信军事力量 。 史学家克里斯朵夫·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在《梦游者》中指出 , 当时欧洲列强的领导人似乎都患有梦游症 , 在虚境中幻想 , 高估自己 , 错估形势 , 低估对手 。莫名其妙地 , 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所刺杀 , 就成了一战的导火索 。 而这 , 离不开某些野心家们就是想要战争的初衷 。克拉克认为一战“不是犯罪 , 而是悲剧” , 是集体梦游的大悲剧 。于是 , 一战结束后 , 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 , 试图建立和平体系以避免下一次世界大战 。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迷信实力制衡原则 , 他不相信条约 , 只当越削弱德国就越有利于法国 。 美国总统威尔逊历史学家出身 , 高瞻远瞩 , 笃信建立国际联盟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纷争中有一个公平的仲裁 。然而 , 巴黎和会难言公义 , 三巨头克里孟梭、威尔逊、英国首相乔治·劳合即使对世界和平有各自的构想 , 但为自己国家争取最多的赔款最大的利益 , 才是政治家们的首要任务 。 德国在中国胶东半岛的特权竟被转让给日本 , 顾维钧拒签《凡尔赛和约》 , 愤然离席 。
巴黎和会由英美法主控 / 图片来源:Google巴黎和会召开后的战后体系没能承载和平的愿景 。 美国由于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 , 威尔逊巡回演讲也没能让美国加入国际联盟 。 而这个国际组织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下 , 形同虚设 。 最终二战在1939年正式爆发 。两次世界大战后 , 经济上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了一定的制衡 , 政治上全球冷战模式开启 。 在核武器的威慑下 , 大国都不敢轻易摁下按钮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曾最接近于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 是古巴危机 , 而这次危机的漂亮解决让人警醒 , 不是每一次对峙都有必要走向战争 。1962年10月 , 美国U2侦察机勘测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 , 射程可直抵华盛顿特区 。 肯尼迪立刻召集亲信组成名为ExComm的危机处理小组 , 一时间几大方案在作战室中交锋——外交斡旋劝退苏联、封锁港口、空袭古巴、陆军入侵古巴、在欧洲派兵进入苏联控制的东柏林 。赫鲁晓夫并不比肯尼迪好过 , 虽然苏联部署导弹在先 , 但这也是苏联为了回应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威胁 。 所以赫鲁晓夫本只想在面子上扳回一城 , 无意于发动战争 , 他不知道此时白宫的秘密讨论会将局势延烧到什么程度 , 只求肯尼迪不要会错他的意 。十三天后 , 古巴危机在美苏妥协下和平解决 , 这次冷战期间最激烈的交锋终于消弭于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的理性与克制之中 。 核按钮没有启动 , 人类没有毁灭 。
推荐阅读
- ‘八佰’和‘捍卫者’的共同特点,主角都来自汉口
- 50人团队24小时在查《八佰》盗版为何依然猖獗
- 2020年院线电影总票房突破50亿,《八佰》居榜首
- 《八佰》泪目!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 聊聊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八佰》这个电影
- 《八佰》尊重历史了吗?影视和社科自媒体吵起来了
- 《八佰》被管虎剪掉的13分钟才是精髓
- 豆瓣9.5,它揭秘了《八佰》的真相,却无人问津
- 电影里没拍,《八佰》壮士的悲惨结局
- 军事|“虽然身上疼,但心里觉得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