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扶贫故事|为彝族妇女打造脱贫平台
31岁的阿海么包委已是4个孩子的妈妈 。 今年5月 , 他们一家搬入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 分到了100平米的新房子 。
本文插图
背着孩子在社区彝绣工坊里做绣活的阿海么包委 。 (摄影:马力)
搬迁之前 , 她家生活在昭觉县齿可波西乡果祖村的大山里 。 那里路不通、网不通、信息不通 , 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 。 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搬出大山 , 一家人的新生活从这里开启 。
家门口赚钱的快乐
从十几岁开始 , 阿海么包委就到广东打工 , 见过外面的繁华世界 , 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 结婚生子后 , 为了照顾孩子 , 她回到了大凉山的深山里 , 丈夫独自一人在外打拼 。
家里有4个孩子 , 却只有一个人赚钱养家 , 由于生活困难 , 她家被列为果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 “老房子是土泥巴夯的 , 时间久了会裂缝 , 冬天灌风 , 夏天漏雨 。 ”阿海么包委说 , 这些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孩子住进一间能避风挡雨的房子 。
今年5月 , 只交了1万元入住费 , 阿海么包委一家就领到了城北乡沐恩邸社区100平米的新房钥匙 , 新房里电视、沙发、床、柜子等家具都是免费赠送的 。 沐恩邸社区是昭觉县5个移民安置点里最大的一个 , 社区的名字意为“沐浴党的恩情的府邸” 。 全县共有28个乡镇、87个行政村的1428户贫困户搬进这个大型社区 。
本文插图
沐恩泽社区彝族工坊从事彝绣的妇女们 。 (摄影:董宁)
搬进社区后 , 阿海么包委夫妇分别接受了社区里的就业技能培训 , 她学会了彝绣 , 丈夫参加了建筑工和电工技能培训 , 他们获得了在城里生存立足的基本技能 。
8月22日下午 , 把大一点的孩子送到社区里的托管班后 , 阿海么包委抱着小儿子走进了社区“彝绣工坊脱贫班” 。
在彝绣工坊 , 每天都有30多名妇女在这里免费学习彝绣 , 交流技艺 。 “只有一部分绣娘来这里 , 还有100人左右在家完成 , 同时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 ”社区负责人贾玲介绍说 , 手快的每月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千 , 手慢的也能挣到两三千 。
“手快的”阿海么包委每天至少可以完成8双袜子小图案的绣制 , 能收入160块钱 。 “现在不用出社区 , 家门口就可以赚钱 , 我每天做彝绣都很快乐 。 ”阿海么包委说 。
努力活出更好的自己
丈夫去世后 , 43岁的吉克莫日什就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 搬进社区之前 , 她靠在山上种粮 , 养猪、养羊赚取全家的生活费用 。
本文插图
在社区里做绣活的吉克莫日什 。 (摄影:马力)
搬进新社区后 , 山上的老房子为了复垦已经拆除 。 由于缺少基本技能 , 社区给她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 , 每月能有500元固定收入 。 再加上做彝绣的收入 , 吉克莫日什每月的收入也能达到四五千元 。
“山上生活非常辛苦 , 收入还低;这里环境好、工作轻松 , 最主要的是孩子们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 ”吉克莫日什说 , 儿女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 , 希望他们将来都能考上大学 , 改变命运 。 “最苦、最累、最难的日子都过来了 , 我现在就想好好工作 , 多挣钱 , 把娃娃们培养好 , 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 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 。 ”
给彝族妇女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插图
【彝族|扶贫故事|为彝族妇女打造脱贫平台】
推荐阅读
- 夏柱智:产业扶贫:形式主义重灾区
- 青年|【中国故事】爱?助“雏鹰”?出??
- 我用七年时间,记录上百个整容者的故事
- 扶贫:五哥放羊,榆林小曲48花儿为何这样红
- 潇湘晨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布雷电黄色预警2020-08-29
- 《嫂子:亲亲的嫂子》--小城故事
- 中国新闻网|中国美术馆为因公殉职扶贫干部黄文秀塑像
- 中国网|移动扶贫“网络+”∣这些东北农产品3400万年销售额背后的故事
- 南方都市报|曾经的“扶贫书记”肆无忌惮敛财被开除党籍,3下属受贿入狱
- 公益|暖!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扶贫义诊医疗队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