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的步伐|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讨好型人格,不过是得了“取悦症”而已( 二 )



慢慢来的步伐|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讨好型人格,不过是得了“取悦症”而已
本文插图

分析完病因 , 就该“对症下药”了 。
既然取悦症的病因来自错误的认知 , 情绪 , 和行为 , 我们就逐个击破:
调整认知 , 直面情绪之后 , 自然也就会改变行为模式 。
首先 , 我们是不是理所应当就要做个好人?
如果是法律层面 , 不违法乱纪 , 不故意损害别人的“好人” , 那的确是 。
但如果“好人”的定义是 , 毫不利己 , 专门利人 , 把自己活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你可以不这么苛刻 。
这个世界并不是二元对立的 , 要么“只顾自己” , 要么“只顾别人” , 正常健康的心态是 , 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 , 有余力了再去帮助别人 。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说得再直白一点 , 对别人好 , 帮助和照顾别人 , 是“锦上添花”的事 , 你愿意做 , 当然很好 , 不愿意做 , 或者暂时没能力做 , 也完全OK 。
没什么“理所应当” 。
其次 , 我对别人好 , 别人就一定会喜欢我 , 对我好吗?
理想状态下 , 我们都希望如此 , 但现实中很显然 , 不是的 。
即使我们活在理想世界 , 人人以心换心 , 我们也没办法确定 , 别人喜欢你 , 对你好的方式 , 就是你所需要和认同的 。
相反 , 如果你真的很需要别人对你好 , 不如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 你希望别人请你吃饭 , 你要做的不一定是请身边每个人吃饭 , 而是你要自己吃好每一顿饭 。
这样 , 当别人想要接近你的时候 , 才会意识到 , 你是一个对美食有要求的人 , 请你吃饭 , 是获取你好感的最佳方式 。
扭转认知之后 , 直面“拒绝别人”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
拒绝别人会带来负面情绪吗?
当然会 , 对方肯定会失望 , 你也多多少少会不安 。
但是 , 这种负面情绪在真正的朋友关系和亲密关系里面 , 并不可怕 。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 我们什么时候能感受到“自我”的边界?
当我们和外界碰撞的时候 , 碰撞得越多 , 越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
同一个道理 , 我们想要跟一个人变得更亲近 , 往往也需要通过“碰撞” , 来确定关系的边界 。
慢慢来的步伐|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讨好型人格,不过是得了“取悦症”而已
本文插图

在这个过程中 , 暴露真实的——哪怕可能是负面的情绪 , 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 , 有些所谓的“老好人” , 从来不拒绝别人 , 不跟别人冲突的人 , 看起来好像和每个人关系都不错 , 但其实未必有人真的亲近他 。
因为他没有真实的边界 , 也就没有真实的自我暴露 。
这也可以用来解答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价值 , 是体现在“取悦别人”上面吗?
得承认 , 我们对别人的价值 , 一方面肯定在于能为别人提供什么 , 但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 , 我们自己身上有什么特质能吸引别人 。
成年人的世界里 ,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 , 是对彼此“价值” , 也就是自身特质的认可 。
取悦症患者最大的误区在于 , 认为把自己身上原有的特质全都放弃掉 , 完全围着另一个人转 , 持续不断地为他付出 , 才能得到爱 。
但当你成为了一个只会围着他转 , 世界里只有他的人 , 你身上也就没有能够吸引他的东西了 。
这也是为什么 , 绝大多数说自己“讨好型人格”的女生 , 通常都情路不顺 , 自带吸渣体质 。
她们未必自身价值低 , 而是“取悦”这个行为 , 从根本上就是在拉低 , 甚至抹杀自己原有的价值 。
如果把“取悦”理解为一种病症 , 它绝非无药可救 , 事实上 , 我们每个人都一定有爱自己 , 保护自己 , 对自己好的本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