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民|参与脱贫攻坚是一种幸运 ——记贵州一线扶贫干部申慧民

对一名金融行业的专业干部来说,47岁到51岁可谓事业的收获期,可申慧民却选择了去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有人问他这5年值不值,他笑着说:“这个扶贫干部我还没当够,还想带着乡亲们一起振兴乡村呢!”
【申慧民|参与脱贫攻坚是一种幸运 ——记贵州一线扶贫干部申慧民】带上父母去驻村
1969年出生的申慧民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贵州分公司的一名专业干部,2016年起担任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永和村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和第一书记 。
“当时省委组织部征求单位意见,我就主动写了申请,最后如愿入选去驻村 。”申慧民说,当时觉得自己20多年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在脱贫攻坚一线一定派得上用场 。
永和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1576人,少数民族群众占了63.3% 。虽然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由于长期封闭,生产生活条件都相当恶劣 。“能不能适应村里的环境?需不需要人照顾?”年过七旬的父母对这个从未离开过贵阳的“孩子”依然有些放心不下 。
“我们跟你一起去驻村吧!我跟你妈都是学医的,去了还能教村民用用药、给他们看看病 。”父亲提出这个想法,申慧民有些迟疑 。但拗不过父母的坚持,于是,申慧民就带上父母来到了永和村 。
经常上山采药的父亲看到村里的200多亩“放牛坡”荒着可惜,就跟申慧民商量怎么利用起来 。一座“花果山”在他脑海里渐渐成型:在荒山上种植果树和观赏植物,建设融合经果林和森林公园的农旅一体化项目 。想法有了,立即行动 。申慧民负责引进贵阳的一家环保公司投资,父母负责说服村民流转荒山,在贵州省林科院工作的妹妹和妹夫无偿做规划,还捐出了大量的珍稀树苗 。
正在一家人全力以赴为“花果山”而忙碌时,不幸突然降临 。2018年3月,申慧民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9个月后去世 。“父亲在病中都念念不忘‘花果山’,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一定要把它做下去 。”面对至亲的离去,申慧民忍着悲痛坚持工作 。
2019年初,投资200多万元的“花果山”终于初具规模:山顶是山体公园,有步道、凉亭、樱桃小木屋 。步道通向茶山,山体中间是露营基地 。山上种满了6000多株树苗,有以樱桃为主的果树,还有楠木、珙桐、红豆杉等贵州珍稀树种 。日常经营管理由合作社负责,优先让贫困户参加劳动,目前累计发放贫困户劳务费5万多元 。今年夏天,来自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的游客纷纷来此度假,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 。“父亲的遗愿正在一点点实现 。”申慧民动情地说 。
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辈子能碰上脱贫攻坚这样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十分难得 。能亲身参与其中,更是一种幸运 。我愿意做一朵小浪花,以后回望人生,这一定是最值得的时光 。”说起5年前的选择,申慧民眼里闪着泪花 。
曾担任过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董监事的申慧民对贵州这片红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召唤我到基层去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申慧民说 。
镇宁樱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和村位于核心产区,樱桃肉多汁甜,但长期缺乏规模,脱贫带动力不足 。2018年,在申慧民的推动下成立了村樱桃集体合作社,由村支书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合作社按照贵州省委提出的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原则,从技术服务、产销对接、深加工等方面积极努力,极大提高了樱桃的附加值,也让农民收益倍增 。
今年受疫情影响,樱桃销售出现一定困难,合作社就以保底价敞开向种植户收购,申慧民和母亲个人出资近10万元,买下村民的樱桃,泡制樱桃酒,解了大伙儿的燃眉之急 。目前,村里已经建成规范化樱桃种植园2000余亩,樱桃产值稳步提高,今年产值达到800余万元 。
“产业扶贫要走得稳必须依靠市场 。”熟悉经济工作的申慧民在帮扶中特别注意运用市场手段提高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今年5月,他跟村支两委经过细致筹划,办起了首届永和樱桃帐篷欢乐节,20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提升了永和樱桃的知名度 。活动还通过认养樱桃树等方式,开拓了新的销售方式和渠道,给村集体合作社增收近10万元,还开发出了樱桃酱、樱桃泡制酒等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