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北京上半年消费扶贫过百亿( 二 )


消费扶贫带动扶贫产业升级
北京常住人口超2000万 , 是一座特大型消费城市 。把受援地农产品卖到北京 , 不但需要平台和渠道 , 也要靠品牌 。而大部分扶贫产品 , 缺少的偏偏是品牌加持 。
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开业之初 , 入驻扶贫企业200多家 , 能够上架销售的商品却不多 。在受援地 , 许多扶贫产品没有品牌甚至没有包装 , 不具备进入北京市场的资质 。
从2018年开始 , 首农玉树公司手把手地帮助当地扶贫产品打造品牌 , 推动玉树牦牛、玉树黑青稞、扎什加羊等优质农特产品进京 。如今 , “首玉”品牌已经成为优质牦牛产品的代名词 。
在河北张家口 , 北京挂职干部助力当地注册了“京西宣府”“中都农臻”“洋河古韵”等一系列农特产品公共品牌 , 帮助中小规模的扶贫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 增加产品附加值 。以一袋250克的花生米为例 , 有品牌、有包装的比散装的贵了3块多 。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 , 京蒙双方从去年开始共同举办“我在太旗有只羊”认养活动 , 通过创新消费扶贫形式撬动当地旅游发展 , 将认养活动做成了品牌 。随着消费扶贫的深入 , 扶贫产品已不限于农特产品 , 民俗旅游、乡村民宿已经成为消费扶贫新的门类 。
扶贫产品多卖一分钱 , 贫困户就能多一分收入 。消费扶贫已不仅仅是“以购代捐” , 还推动了受援地的产业振兴 。扶贫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之后 , 有利于扶贫企业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 从而持续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这不啻于在受援地种下了一棵“摇钱树” 。
【扶贫|北京上半年消费扶贫过百亿】目前 , 消费扶贫已成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 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 还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 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实现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在北京 , “购买一份扶贫产品、献出一份首都爱心、帮扶一户贫困家庭”已形成精准扶贫的良性循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