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 三 )


这栋位于小区外的临时建筑是华悦家园目前唯一一处垃圾桶的库房,作为住户过万人的大型社区,垃圾分类之后华悦家园每天会产生260多桶生活垃圾,受制于库房面积,至今整个小区的垃圾桶无法实现全部入库,因此将目前小区内4个垃圾集中投放点搭建成垃圾厢房变的迫在眉睫 。
去年12月,位于华悦家园中心区域的14号垃圾集中投放点,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一栋临时的垃圾厢房 。
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
文章图片

垃圾分类实施一年来,上海的很多老旧社区都面临着华悦家园同样的问题,想要在本就有限的空间搭建垃圾厢房,不仅要考虑小区容积率等现实问题,还需要规划、建设、绿容、执法等多个部门逐一审批 。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来,上海市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共计15.2万余次,其中行政处罚仅9585件,惩处到个人头上不过2113件,但据一年来前端的数据显示,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有了质的提升 。
外力倒逼直至内心认同
下午2点在航天新苑,一位租户试图扔掉被褥,结果被垃圾厢房门口的大爷阻止了 。
航天新苑垃圾分类的理念显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当年在垃圾分类开始之初,居民观念的扭转颇费了一番功夫 。
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
文章图片

航天新苑是在2018年元旦,作为虹梅街道的第二批试点小区展开的垃圾分类 。当时《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未出台,考虑到小区以知识分子家庭居多,小区各类活动小朋友的参与度很高,结合这一现状,居委会便将垃圾分类融入了小朋友的社区活动中 。
通过一次次将垃圾分类融入到社区活动,航天新苑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小区垃圾的纯净度也逐渐达到及格线 。直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前,虹梅街道专门请城管部门走进小区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法宣传 。
垃圾分类成败的关键,要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将大部分居民的思想观念从“别人要我分”转变成“我要分” 。在这一点上,惠工新村是最好的例子 。
随后试点“24小时开放垃圾厢房”的想法在惠工新村广泛接受民意征询,小区的绝大部门住户都拥护,但紧挨着垃圾厢房这栋楼的一户人家对此提出了担心 。
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这是在惠工新村当年试点探索出来最具价值的经验之一,也是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 。
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从外力倒逼到内心认同
文章图片

通过交流箱搜集到的群众心声,虹梅街道真心实意的听取并解决,这让惠工新村垃圾分类从试点变成上海市的标杆 。今天想要在垃圾保持高度纯净的情况下,试点将垃圾厢房从“定时定点”变回“24小时开放”,这依然需要尊重每一户的意见 。
基于扎实而细致的前端工作,虹梅街道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市示范街道的考评中一跃从去年的70名上升到了第2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