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被美化成民族英雄的呼延庆,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国家罪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英雄”呼延庆《呼家将》是中国历史上四大传统家将评书之一 , 作为古典通俗小说流传于世 。 作者名已佚以其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弘扬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 而深受群众的喜爱 。
然而 , 屈原说“变白以为黑兮 , 倒上以为下” , 艺术虽高于生活 , 却不能硬将黑的说成白的 , 只有尊重基本史实 , 才能使人们更好的知荣辱、明真理 。
民俗小说中的“大英雄” , 实则非天生将才整部书围绕虎胆猛将、王敖老祖徒弟呼延庆展开 , 最著名的章节莫过于呼延庆寺内打擂 , 勇猛非常;而后围兵汴梁 , 铲除奸臣、匡扶正义 。
呼延庆也因此成为百姓心中的“大英雄” 。
呼延庆铲除奸臣为了渲染这位英雄人物的传奇色彩 , 书中特意刻画了他身世的传奇性 , 说他的父亲是“外公” , 母亲是“姐姐” 。 他虽出身将门 , 却因家族破败满门被斩后不得已隐姓埋名 , 只能以“王三汉”为名 。
因此 , 与家人的关系错乱也是隐藏身份的不得已之举 。 这一段精彩的身世传奇 , 的确足够具有戏剧性 , 但却与事实相差甚远 。
故事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首先 , 呼延庆的“呼延”姓氏 , 并不是汉人的家姓 , 而是来自鲜卑地区 , 他的祖籍在山西太原 , 在当时还属于多族混居之地 。
北宋北宋建立初期 , 大名鼎鼎的将领呼延赞就是呼延庆的先祖 。
《宋史》中曾记载 , 呼延赞对待儿孙非常严厉 。
当时宋朝的男子都流行刺青 , 他不仅在自己四个儿子身上都刺了和自己一样的“赤心杀契丹”、“出门忘家卫国”和“临阵忘死为主” , 还为了锻炼他们抗打击能力 , 几乎每天都是要挨打的 , 还曾做出裹着棉被扔城墙 , 冬天往身上泼冷水等等行为 , 力求培养出他们坚强的意志 。
真实的呼延赞 , 具有严谨而让人望而生畏的气质与人品 , 并且深受宋太祖、宋太宗及宋真宗三代君王的重用 。
在《资治通鉴》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记录呼延赞的事迹 , 这样在北宋初期的名将之家、家风严谨 , 又怎么会出现家族集体被迫害、儿子与员外之女通婚生下野孩子的事情呢?呼延赞死后直到宋徽宗时期 , 子孙虽仍在军中任职 , 却一直未得到重用 。
由此看来 , 小说中呼延庆所谓的“山头学艺、背负血海深仇” , 实则是歪曲事实、无稽之谈 。
《资治通鉴》呼延庆就算是学武 , 也该是师承将门之家的父辈 , 况且他打小在舞刀弄枪上资质平庸 , 即使是后来有点小名气 , 也并不是因其军事才能 , 而是参与了一些外交活动 。
呼延庆的出身真假参半 , 的确会使得不明实际的百姓深信不疑 , 从而更加崇拜小说中屡战奇功的英雄人物呼延庆 。
精通女真语出使金国 , 假将军真外交官真实历史上 , 呼延庆也许真的上过战场 , 但卓著的战功肯定是没有立过的 。 他实际身份就是登州平海军的一个小小的指挥使 , 手下最多管着500名水军 。
推荐阅读
- 洋葱话文化|7岁写下一首诗,便成千古名作!,他是北宋稀世神童
- 心愿心想|究竟有没有留下“兄终弟及”的遗言?,北宋谜案:杜太后临终前
- 心余所想|为何有豪族主动把女儿嫁给他?,北宋传奇:赵普还是平民时
- 湘女最多情|最后迁到缅甸,和当地人打了1千多年,中国古代消失的一个民族
- 娱你说历史|扰得中原鸡犬不宁的匈奴,如今变成了哪个民族?,历史上屡次南下
- 蓦然也回首|少数民族、政敌部下,甚至仇人都能请来做宰相,任贤用能的鼻祖
- 匈奴|古时候让人们头痛的“匈奴”,现如今是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 少数民族|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被外族入侵?看看谁在镇守边疆就知道了
- 匈奴|历史上令人头痛的匈奴,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 追忆汉唐|玉划银勾大观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