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方洪涝对水稻影响几何?专家调研:依然有望丰收( 二 )
灾害发生后 , 各地高度重视减灾工作 , 第一时间根据积水情况 , 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排水沟等方法 , 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渍水 , 减少积水时间 , 退水之后及时追施速效化肥 , 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和高产群体构建 。 中稻生长后期可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品种和苗情 , 适当增施钾肥 , 加速籽粒灌浆 。
——储备技术成熟 。
近年来 , 对水稻洪涝灾害研究比较多 , 减灾技术成熟 。 对扬花期前的田块 , 可排出积水后加强水分调控和肥料运筹 , 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扬花后的田块 , 可割苗蓄留再生稻 , 一般洪水退后3—5天割苗 。 割苗前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 确保再生稻大穗多穗高产 , 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灾害损失 。
晚稻生产再获丰收有保障
洪涝灾害导致部分晚稻秧田被淹 , 秧苗素质偏差 , 苗高苗弱、返青期延长 , 不利于晚稻稳产高产 。 但王戈表示 , 晚稻生产存在种植面积增加、技术储备充足等有利因素 , 只要田间管理措施到位 , 晚稻生产再获丰收有保障 。
——面积有望增加 。
早稻作为双季稻的第一季 , 不仅影响当季 , 还会影响下茬晚稻 。 今年早稻面积增加为晚稻面积增加奠定了基础 。 当前 , 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 , 确保晚稻种植面积 。
——技术应用到位 。
今年早稻让茬后 , 各地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技术落实 , 施好肥、打好药 , 做到了抢时栽插 , 以密补迟 , 基本苗足 。 同时加强水肥调控 , 促早发快发 , 加快生育进程 。
——减灾技术完善 。
对于秧田被毁 , 无法栽插的田块可因地制宜“早翻晚” , 科学选择适宜的早稻品种 , 尽快抢晴播种 , 同时加强播后病虫草害防控 , 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
专家表示 ,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 , 生态类型多、资源禀赋各异 , 灾害往往是区域性的、阶段性的 , 一个区域或一季作物受灾 , 并不等于全年和全国减产 。 近年来 ,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 , 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 。 从全国范围看 , 气候复杂多变 , 每年都有受灾减产的区域 , 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 , 总量上实现相互补偿 , 空间调节余地大 。 从水稻本身看 , 有一定的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能力 , 个体和群体相互依存和制约最终形成不同的产量结构 , 比如亩穗数减少了 , 一定程度上穗粒数就会增加 。
王戈认为:“只要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强化防灾减灾预案落实 , 只要应对措施到位、补救技术得当 , 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 ”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微博|与你有关!住房租赁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人民日报|岳阳君山区:消费扶贫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 人民日报海外网|尴尬!美国国务院公布又一个制裁目标 却连名字都搞错了
- 人民日报海外网|外交部回应“5名印度男子在所谓阿邦失踪”
- 南方PLUS|高新区面向全市征集30项以上技术需求,@佛山企业
- 人民日报海外网|苏贞昌扬言台北故宫文物属于"2300万人" 岛内民众发出灵魂质问
- 人民日报客户端|美政客污蔑中国并鼓吹“清洁网络” 赵立坚:美撒谎外交欺骗外交的又一例子
- 南方观天下|想在全球横行霸道?蓬佩奥单挑联合国:谁也不能阻止美国制裁伊朗
- 人民日报海外网|大山深处驶出“无人车”
- 美媒称中方对部分美媒驻华记者“对等回应” 华春莹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