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3700亿大牛股摊上事了!女富豪或涉隐瞒关联交易( 二 )


2011年下半年 , 吴政卫彻底离开立讯精密 , 双方“友好分手” 。

此后 , 立讯精密分别在2014、2016年经过两次增发 , 吴政卫持有股份相对应下滑至4.08% , 按照8月20日盘收51.31元/股、总市值3583亿元计算 , 这部分股权市值约146亿元 。
据吴政卫方讲述 , 近年来 , 其曾多次要求王来春按承诺支付有关股权对价 , 却屡遭拖欠 。 直至2018年 , 王来春突然对此代持事项矢口否认 , 案件就此一触即发 , 吴政卫决定与王来春对簿公堂 , 于2019年6月13日一纸诉状将王来春、立讯精密、立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 7月4日正式立案 。
立案一年多来 , 此案并未引发大范围关注 。
反而是由于立讯精密的经营情况一片大好 , 2019年营业收入625.16亿元 , 同比增长74.38% , 净利润47.14亿元 , 同比增长73.13%;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也双双增长 , 分别同比增长83.1%和59.4% , 公司股价翻了4倍有余 , 从12.94元/股飙升至51.31元/股 。
“罗生门”背后的并购“谜团”
而近期 , 该纠纷案愈演愈烈 , 或受此影响 , 公司股价出现小幅下滑 。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采访人员:“该案件要关注三点:核心是股权代持合同的效力问题;二是股权代持合同的性质究竟是信托合同 , 还是委托合同 , 或者借用协议、代理合同、无名协议 , 要搞清楚;三是本案当中股权代持的证据中有无股权代持关系 , 包括出资证据、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有无股权代持协议和授权委托、股权代持里是否存在隐名股东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的证据 , 概括起来就是出资+合议+行权 , 三方面证据都有就证明隐名股东存在 。 ”
刘俊海还表示 , 即便股权代持合同无效 , 也涉及一个无效财产的返还问题 , 以及无效股权代持产生的收益分配问题 。
在事件的另一端 , 立讯精密却矢口否认了吴政卫的指控 , 一口咬定吴政卫的叙述“子虚乌有” 。
8月10日 , 立讯精密证券部表示 , 控股股东与吴政卫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 , 也不存在股份代持情况 。 立讯精密上市以来 , 一直没有名为吴政卫的高管存在 。
双方各执一词背后 , 究竟事实如何尚不得而知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如果王来春股权代持行为被坐实 , 或给立讯精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首当其冲的便是立讯精密上市之初的收购行为 。

据吴政卫所说 , 其在“加盟”立讯精密时 , 王来春为掩人耳目 , 成立了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下称“博硕科技”) , 由吴政卫任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一职 。
立讯精密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 , 博硕科技成立于2008年3月20日 , 注册资本为1446万美元 , 由在香港成立的法人公司ASAPINTERNATIONAL CO.,LIMITED(下称“ASAP”)持股75% , 华硕子公司和硕联合在开曼群岛的全资子公司ASLINK PRECISION CO.,LTD(下称“ASKINK”)持股25% 。
巧合的是 , 2010年12月中旬 , IPO挂牌还不到三个月的立讯精密宣布的上市以来第一起资本运作 , 便是收购博硕科技75%的股权 。
当时公布的收购案显示 , 立讯精密最终以1.68亿元现金成功收购ASAP持有的博硕科技的75%全部股权 , 而这1.68亿元收购金完全来源于其IPO所募资金 。
值得注意的是 , 立讯精密招股书中所述的IPO募投计划并没有这个项目 , 博硕科技的收购是将原本募投于“线缆加工生产项目”的7000万元IPO资金和部分超募资金9800万元“挪”为此用 。 对此 , 立讯精密则称“本次股权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
原本此交易并未引人注意 , 但随着上述股权代持纠纷案细节的不断披露 , 该并购案则陷入了涉嫌隐瞒关联关系的疑云中 。

吴政卫在股权纠纷案中提供的信息显示 , 博硕科技在被立讯精密收购之前很可能就是由王来春和立讯精密所实际控制 。 吴政卫称 , 在2008年 , 立讯精密与华硕子公司ASLINK通过香港ASAP公司转投资成立了博硕科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