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疆“被裁员”背后:营收结构待突破

本报实习采访人员 曲忠芳 采访人员 李正豪 北京报道
【市场|大疆“被裁员”背后:营收结构待突破】日前 , 一则援引英国路透社报道的“大疆无人机拟裁员1.4万名员工”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 ,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针对此消息 ,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人员向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及知情人士进行了求证 , 获悉“裁员1.4万”系误读 , 但确实存在人员裁减优化 , 以销售和营销相关岗位为主 。
不过 , 在这则传言背后 , 其实透露出公众对这家国内最大无人机公司的关注 。 作为出海最成功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 , 北美市场早已成为大疆重要收入来源地区之一 , 在近期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之下 , 大疆是否也会遭遇如华为、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所面临的的困境?
在采访中 , 有多位业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相比之下 , 大疆的产品在硬件及软件方面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较小 , 因此其所面临的美国制裁风险相对较小 。 与此同时 , 对于工业级无人机市场 , 大疆还未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 , 仍需进一步努力 , 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
再度否认大规模裁员
针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 , 大疆公司公关总监谢阗地直接指此为假消息 , 回应称“全公司员工总共14000人 , 按路透社的说法要被裁光了” 。
经多方核实 , 路透社原文中的表述是“大疆公司正计划对目前约14000名员工(的组织规模)进行瘦身” 。 由此来看 , “裁员1.4万人”的传闻实属乌龙 。 该文还指出 , 大疆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及营销团队由180人缩减至60人 , 裁减比例为2/3 。
对于是否存在人员优化的提问 , 谢阗地表示“每个季度都有” 。 但关于今年以来人员优化的具体数字和比例 , 大疆公司方面并未给予回应 。
考虑到当下“出海”的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 , 谢阗地表示:“对有目的性的议题不卷入、不对话、不回应才是正道 。 ”他还表示“大疆一切都好”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并非大疆第一次出现裁员传闻 。 今年四五月间 , 大量社交媒体平台上就曾曝出因受疫情影响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外市场萎缩 , 大疆“动刀”裁员50%员工的消息 , 但大疆方面同样也是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 , 称50%数字不实 , 却并未否认存在裁员 。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员工向采访人员透露 , 大疆作为创业型公司本身人员流动就很频繁 , 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确实一直在裁减用工成本 。 其中 , 销售和营销团队所受影响较大 , 研发岗位波及范围略小 , 这和其他大多数公司一样属于特殊时期的战略收缩 , 是正常的人员优化和流动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尽管持续在裁员“减负” , 大疆公司仍在其官方招聘通道“DJI大疆招聘”公众号上持续发布招聘信息 , 就8月以来发布的社会招聘岗位中 , 研发类的有30多个 , 以总部深圳、上海分公司两地为主 。 采访人员致电大疆公司询问是否真的在招人 , 相关负责人再三强调 , 该公众号上显示的招聘岗位确实有人力需求 。
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指出 , 我们注意到许多科技公司在行业红利期发展快速 , 为了扩张抢占市场 , 会增加大量人力资源 , 但后期又遇到市场需求变化或者业务转型 , 公司往往又会伴随组织架构调整、一边优化人员团队、一边招人等现象 , 这在国内外的科技企业中都很常见 。 这一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劳务纠纷 , 由此提醒广大求职者在应聘中也要考虑这种常态 。
IT产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指出 , 最近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 , 科技界的“舆论战”不断 , 此番大疆“裁员”风波背后 , 其实是公众对于大疆的担忧 , 更往深一层说公众关注的是:大疆是否会像华为和TikTok一样面临美国政府打压?
在马继华看来 , 相比华为、TikTok两家 , 美国政府“对付”大疆的难度要大许多 。 之所以这样说 , 是因为TikTok被打压的“理由”是数据存储安全问题 , 而在大疆身上 , 目前美国政府显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有力的“抓手” 。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5点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了针对大疆的337调查终裁:不会发布禁令 。 此前的2018年8月30日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收到对大疆的指控 , 称其在对美进出口及销售时 , 存在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