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美容师”:从凌晨工作到夜晚 恶劣天气全在岗( 二 )

  采访人员跟随马修强外出检修时 , 从凌晨到傍晚 , 他的手机一直放在上衣口袋里 , 不时就有电话打进来 。 马修强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道路的日常养护、桥梁维养、试验检测等外 , 他们做得更多的是应急保障、清障救援等工作 , 而他也更习惯将自己的班组称为“抢修班” 。 “高速路上随时可能会有情况 , 所以24小时开机、一天接打100多个电话已经习惯了 。 ”

  马修强告诉采访人员 , 相较于高温天 , 他更担心的是雨雪天 。 “别人雨雪天往家跑 , 我们下雨下雪就往外走 。 ”

  今年初 , 受疫情影响 , 养护中心好多工人无法返京 , 留京值守的马修强便成为负责雪天保障工作的主力 。 春节期间 , 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 为保障道路“雪停路黑” , 马修强开着清扫车一出门就是30多个小时 , 雪不停他们就不能停止作业 。 虽然有了机械清扫 , 但高速路边角和护栏外的地方仍然只能靠人工清扫 。 “雪下多久我们就在室外待多久 , 忙起来的时候更顾不上吃饭 , 等想起中心给我们送来的饭时 , 粥早已冻成了冰疙瘩 , 而工作服里的秋衣却被汗水打湿 。 ”

  如今 , 马修强11岁的小儿子看到天气预报显示有雨雪 , 便知道爸爸又要几天不能回家了 。 “儿子从小就问我什么时候能陪他堆雪人 , 这么些年过去了 , 一到雪天就跟随车队去除雪 , 至今没能满足他这个简单的心愿 。 ”说起家人 , 马修强有些哽咽 。

  多方保障温暖护路人

  2001年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一名道路养护人 , 在这个岗位上马修强已经工作了近20年 , 从一名小工到如今的工段长 , “安全”一词始终是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 “高速公路上时刻充满了危险 , 有时哪怕摆放了安全警示标志 , 也会有控制不住速度的车子冲进来 。 20年来 , 我也在高速路上看过了各种大小事故 , 所以越干胆子越小 , 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 ”

  采访人员在马修强的微信中看到 , 文件传输助手里都是他发给自己的道路标段 。 “无论是否值班 , 留心观察道路边的情况已经成了习惯 , 高速路上哪怕一颗石子、一个水瓶都可能酿成悲剧 。 ”

  20年来 , 马修强几乎干遍了北京的每一条高速路 , “刚工作时 , 北京还没有那么多高速路 , 如今道路已经四通八达 。 我们的设备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

  马修强告诉采访人员 , 刚工作时 , 带着铁锨、锤子便上路了 , 而今有着各种现代化的机械 。 “设备先进了 , 对我们道路养护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 ”2016年 , 在单位的支持下 , 由马修强牵头在中心成立了“青年工作室” , 他不仅无私传授各种工作技巧和经验 , 同时还带动工友们一起搞创新 。 “此前配备的标准出厂的水车 , 在压力、方向上等不适合高速公路 。 于是我便带着焊工、电工一起改造了出水喷头 , 改装后高压喷头具有压力大、多喷头同时作业、节水等特点 , 工作效率提高了300% , 节约用水50% , 大大减少了占道时间 。 ”

  20年来 , 更让马修强感到温暖的是 , 社会各方对于道路养护工的关爱 。

  针对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 2016年初 ,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建立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对象的服务站点体系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2018年底 , 各级工会采取各种方式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万多个 , 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 , 服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300多万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