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江西仙女湖|一场打造当代七夕文化的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启


“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 , 新余市立足本土特色 , 大力挖掘和弘扬七夕文化;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即将在8月25日 , 2020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期间同步推出 。

行业互联网|江西仙女湖|一场打造当代七夕文化的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启
本文插图

2017年以来 , 新余市连续4年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举办“天下有情人”七夕晚会 , 2018年还与央视合作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仙女湖专场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时 , 新余市还加快推进中国七夕小镇、中国七夕演艺中心等一系列以七夕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建设 , 申报“毛衣女下凡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举办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 , 努力唱响“仙女下凡之地、人间爱情之源”品牌 , 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 。
仙女湖首办公共艺术展 诠释更丰富的当代七夕文化
作为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重点项目之一 , 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由新余市仙女湖管委会牵头承办 , 北京奇见展策团队提供特别支持 。 此次仙女湖公共艺术节邀请了知名策展人孙越 , 艺术家华兴、景晓雷、高孝午等 , 共同研究仙女湖的仙女文化与七夕传统习俗 。

行业互联网|江西仙女湖|一场打造当代七夕文化的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启
本文插图

华兴 《喜蛛应巧》不锈钢、灯光装置、彩色鱼线 2020年
在仙女湖秀丽的山水间 , 以仙女与爱情七夕为题 , 创作和展示了包含雕塑、装置、村庄壁画等在内的第一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大型公共艺术展 , 让仙女湖传说生动丰富而充满当代艺术气息 。
在仙女湖风景区长达33公里的环湖路沿途及龙王岛上 , 公共艺术节的参展艺术家们创作了“仙湖问天”、“仙女寻踪”、“喜蛛应巧”、“七彩星愿”、“兰夜画屏”等多组阐释七夕传统文化的大型户外艺术装置和公共雕塑 。
中国古人的星宿崇拜与对于七这个数字的崇拜是七夕节日的重要来源 , 两汉魏晋唐宋直至今天 , 从宫廷到民间 , 中国人创造了许多七月七日的祝愿游戏与仪式 , 以及两千多首歌颂七夕与爱情的诗词歌赋 。

行业互联网|江西仙女湖|一场打造当代七夕文化的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启
本文插图

华兴 《喜蛛应巧》不锈钢、灯光装置、彩色鱼线 2020年
区别于以往公共艺术节的项目 , 为了避免直接空降“无关”的艺术装置的尴尬 , 北京奇见展策团队在策划此次公共艺术节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两千年来包含在“七夕”这一概念内丰富的民生、礼仪、伦理、工艺、诗词等领域的历史知识 , 邀请艺术家为仙女湖七夕文化的挖掘与呈现共同努力 , 创造出这样一系列艺术与旅游结合的新文化景点 。
多媒材布点仙女湖 科技艺术的乡野路径
观众走进仙女湖第一站 , 看到的是来自艺术家景晓雷的镭射装置作品《仙湖问天》 。 白天 , 它们静卧草坪 , 映射仙女湖的蓝天白云;夜里 , 它们向深邃的苍穹发出百丈光芒 , 与我们同问——毛衣仙女今何在?
这里还有一处特别的观景台 , 艺术团队为游客绘制了3D画七彩锦鲤彩绘 , 与仙女湖风光融为一体 , 又充满童话般的浪漫气息 。

行业互联网|江西仙女湖|一场打造当代七夕文化的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启
本文插图

景晓雷 《天问》 综合材料 2020年
装置作品《仙湖问天》上的一个个镜面 , 映射不断变幻的天空 , 四时寒暑、昼夜交替 , 在镜像的虚拟空间中加入了时空的概念 。 镜面内置激光射灯装置 , 透彻而有力的光束在夜空中自地面射向遥远的夜空 , 仿佛是地球与穹庐宇宙之间的对话 。
在仙女湖风景区环湖路的4号泄洪坝上 , 一件大型七彩的编织装置在阳光下缤纷夺目 , 作品由艺术家华兴采用150万米彩线编织而成 。 相传从南北朝时期开始 , 七夕就有这样一种浪漫的习俗——女孩们在七夕前一夜捉红色的小蜘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或者粉盒里 。 第二天 , 会与姐妹们比赛看谁的小蜘蛛结的网更紧密、漂亮、完整 。 胜出者将在手工艺技巧和爱情婚姻上得到上天的祝福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 , 各捉蜘蛛于小盒中 , 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 密者言巧多 , 稀者言巧少 。 民间亦效之” 。 小小蛛网 , 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 , 南北朝视网之有无 , 唐视网之稀密 , 宋视网之圆正 , 后世多遵唐俗 。 华兴用色彩不一 , 疏密有致的方式回应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