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芯观点】为何德国无法离开华为:光鲜外表下的德国4G之殇


7月中旬 ,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向外界表示 , 该国5G建设对华为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如果没有证据能够表明某一家通讯设备供应商存在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 , 不会将其排除在5G建设之外 。
这番表态一方面正面回应了已经脱欧的英国对华为的反水(英国在7月份推翻了2月份对华为5G建设的口头承诺);另一方面 , 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和领头羊 , 德国的态度虽然未必会对另一个欧盟巨头法国的5G合作伙伴的取舍造成直接影响 , 但对和德国在商贸往来有非常紧密关系的中东欧国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示范 。
从纯技术和通讯产业的政策角度分析德国通讯运营商与华为的合作意愿 , 比单纯的地缘政治的外因推断要更牢靠 。 8月11日 , 《法兰克福汇报》长期跟踪观察华为在德国发展态势的专栏作家Helmut Buender以“为何德国没有必要排除华为”为题撰文 , 分析了德意志联邦网络局(Bundesnetzagentur)和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BSI)的政策动向 , 总结得出结论 , 他认为德国三大通讯运营商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是不可逆的 。 虽然两个机构联合做出的对华为的审查和政策审批还要在9月初提交到欧盟委员会 , 但最终获得通过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众多国内媒体都已经注意到 , 德意志联邦网络局和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会对华为在德国开展业务的范围和能力有重大影响 , 但很少有人分析过二者的关系 , 在此有必要做一下说明 。
谁是华为在德国的“牌照发放者”?
德意志联邦网络局(Bundesnetzagentur)和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全称为Bundesamt für Sicherheit in der Informationstechnik)是两个互不隶属、相对独立的单位 。
前者隶属于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全称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 , 它的级别相当于局下面的一个“司” , 但又别于经济事务和能源部旗下的9个司 , 是和通信与邮政政策司(Kommunikations- und Postpolitik)平级的 , 它专门负责制定通讯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 到今年一共有七年的历史;而BSI就不一样了 , 它是德国的顶级联邦机构 , 负责为德国政府管理计算机和通信安全 , 前身是联邦情报局的加密部门 , 从行政性质上讲 , 它是联邦高级机关(Bundesoberbehrde , 从ober这个词就能看出它的“高级”特色) , 不归任何部委的统辖 , 负责审查网络安全 。

可以说 , 这个BSI才是真正掌握某通讯设备供应商能否立足德国生杀大权的机构 。 虽然双方的办公地点都在波恩 , 但BSI的逻辑顺位排在联邦网络局之前 , 因为首先需要它审查之后决定是否能拿到营业执照 , 才能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相应地 , 德意志联邦网络局则是德国5G整体规划的“总衙门” 。
厘清德国5G顶层设计的“云端”组织架构 , 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该国通讯网络生态的发展脉络 。 去年6月份德国完成5G频谱拍卖之后 , 解决了德国三大通讯运营商的牌照、经营范围和“家庭作业”问题 , 有了相对欧盟其他国家更为清晰的权责划分 , 所以联邦网络局在2月6日适时修订了从2004年存续至今的《德国电信法》(Telekommunikationsgesetz) 。
德国《每日镜报》(tagesspiegel)仔细研读了新版的《德国电信法》 , 认为和华为都有广泛合作的三大运营商未来与其剥离是不太可能的 , 因为5G技术是基于4G的全面提升 , 整个设备的迁移和软件升级都需要原来的设备供应商统一负责到底 , 换言之 , 5G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网络 , 而是在现有4G网络上增加了新功能和技术特征 。 孤立地考虑4G和5G技术是完全违背技术事实的 , 尤其是在天线网络方面 , 将一家厂商的4G组件升级至另一家厂商的5G , 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

移动网络|【芯观点】为何德国无法离开华为:光鲜外表下的德国4G之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