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对话90后青年学人罗雅琳:乡土的新美学,并非回到田园牧歌( 三 )


书乡:书里提到 , 校园论坛里讨论的现实话题和老家烦人亲戚的问题如出一辙、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生活需要掏空遥远的“六个钱包”……这些零碎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是不是都直接来源于您的真实感受?
罗雅琳:对 , 这些都是我的真实感受 , 这是一种生活体验与文艺经验的互相印证 。 我读中学时 , 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 , 英语听力基本上都是用录音机和磁带播放 。 2009年我从湘乡去南京上大学时 , 为了方便学英语 , 特意新买了一个放磁带的复读机 , 结果去了南京之后 , 发现英语书配送的都是光盘 , 已经没有人用磁带了 , 也根本买不到磁带 。 这个复读机也就一直保持全新在柜子里躺了四年 。 所以 , 当我后来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发表在杂志上时反响平平、通过广播播送却引发巨大影响时 , 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同的媒体的背后是读者群体的差异 。
书乡:您也对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警醒:自己秉持的会不会也是一种“飞岛上的视角”?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警醒?由于经验是不会断裂的 , 在近期的生活中 , 对于中国乡土 , 您有没有获得什么新的经验?
罗雅琳:需要这种警醒 , 是因为我可能在反对某些关于乡土的刻板印象的同时 , 也按照自己的理念塑造了另一种想象中的乡土 。 最近的经验与李子柒有关 , 我很喜欢看她的视频 。 很多人批评她对真实的乡村进行了过度的美化 , 但我觉得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 如果把李子柒的视频当做一种艺术作品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乡村纪录片来看 , 很多东西就可以得到理解 。 让城市里的观众感到心灵的慰藉的 , 不是真实的乡村生活 , 而是李子柒所展现的那样一种和谐、自由的劳动状态和生活可能性 。 但这种自由状态只能是一种审美的乌托邦 ,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 哪怕是在农村 , 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像李子柒那样生活 。 农业劳动的辛苦最终还是要靠现代技术、现代工业来解决 。 在这个意义上 , 我再次感受到了路遥的特别之处 。 《平凡的世界》里展现了80年代农村出现的全新经济要素:乡镇企业、包产到户和农民工等等 , 孙少平和孙少安是在这个全新经济要素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人 。 当下的中国如果要展现一种关于乡土的新美学 , 我想 , 一种可能的方式不是回到传统的田园牧歌里去 , 而是要呈现新的生产力状况下所诞生的新人 。
北京联盟_原题为:90后青年学人对中国乡土的飞升想象 乡土的新美学 并非回到田园牧歌 )
来源:北京晚报
【乡土文学|对话90后青年学人罗雅琳:乡土的新美学,并非回到田园牧歌】流程编辑:TF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