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1/8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潘乱
来源:乱翻书(ID:wujicaijing)
除了头条和一点资讯(当时的) , 所有的内容管理层都对“优质内容”有一种谜之自信 。
The information 今天爆出来字节跳动的股权结构表 , 腾讯 , 包括QQ音乐的海外版joox的母公司也在上面 , 投资时间是2016年末的D轮 。 腾讯正式持有字节跳动股份是在2017年 , 份额很少 , 也不是战略投资 。
这让我想起2016年7月初的一个传言 , 当时市场上有再传腾讯以80亿美金投资今天头条 。 (下面两张截图来自小互和开柒 , 码不是我打的)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2/8■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3/8在一个名为《传闻腾讯会以80亿美金的估值投资今日头条 , 真的吗》的今日头条的问答帖中 , 张一鸣做了个表态:加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 , 想在“斗争”中Go Big 。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4/8这个传言恰逢字节跳动开双月会 , CEO面对面 , 张一鸣又对这个问题在内部做了回应:(这段是引自钛媒体当时报道)
1、有位同事郑重地跟我说 , 他来加入头条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 。
张一鸣:我当然也不是 。 我创立公司 , 才不想成为腾讯高管 , 躺在QQ和微信大树下模仿别人 , 这样多没意思 。 The big become bigger , 全球范围都是如此 。 在中国 , 所有30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2003之前 (百度、京东) , 所有10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1998年之前(阿里、腾讯) , 美国也是如此 。 FAG的流量和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我们有机会打破这沉闷的格局 , 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 。 我认为 , 对我们来说 , 哪怕只有10%的机会 , 也值得为此全力以赴 , 何况我觉得不止 。。。
2、有人问这事是不是真的 , 难道是空穴来风?
张一鸣:报道是传言 , 不属实 。 但也不算是空穴来风 。 随着我们的DAU和收入快速增长 , 过去两年一直有各种战略投资和头条接触 , 其中不乏提出收购的、合并的、以及想并给我们的offer 。 不过最近几周并没有特别的情况 。 我也没查到这个报道是怎么冒出来的 。 头两年别人理解我们是新闻客户端 , 理解我们是一个单一应用 , 比较忽视我们 , 我们也有意保持低调(当时偷着乐) 。
去年以来 , 业界大公司get到我们4年前的想法 , 然后国内的门户们、浏览器们、甚至搜索引擎、微信、手机厂商开始集体效仿 。 虽然我也看不懂他们怎么这么没有新意 , 但是领跑的感觉也蛮刺激 。 从大环境上看 , 媒体娱乐越来越火、人工智能越来越热、用户的精神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 , 估计这个领域的热闹程度会超过之前的O2O、打车、互联网金融 。 尽管如此 , 我觉得还不够 , 我们心里的愿景 , 还是比他们现在所认知的更大、比他们能感受到的更有意思 。 所以我们可以领先的领域还很多 , 并且我们已经开始行动 。 Let's Go Big
你看 , 这里张一鸣只是说加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 , 报道是不属实的传言 , 没有把话说死 。 但在后来的传播里面 , 就变成了张一鸣辟谣腾讯投资今日头条 。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5/8实际上 , 在2015年和2016年 , 当字节跳动还在盈都大厦办公那阶段 , 腾讯跟头条还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 。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6/8离的非常近 , 走路只需几分钟2015年字节跳动在盈都大厦办公 , 跟腾讯OMG所在地希格玛大厦只隔了一条知春路 。 15年张一鸣还受邀去OMG做分享 , 聊了他对于个性化分发的看法、头条创建的初衷以及他当初的思考 。
当时张一鸣谈的比较多的是他对业务的理解 。 比如算法分为几个阶段 , 最初级阶段是没有算法就是简单策略 , 今日头条的第一版推荐算法是他自己看书学习写的 。 就是正常的业务交流 , 现场亲切祥和正常 。
就在这段时间 , 张一鸣还去广州参加腾讯高管的内部分享 , 同样将他对业务和算法的理解也都给讲了一遍 。 还和张小龙聊过几次 , 一起吃了饭 。
这几次交流都没有提到竞争 。 当时腾讯的天天快报刚从快豹改名过来 , 从主打吐槽和神评论改到真正切入个性化资讯分发 , 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深 。
■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2020-08-21 14:59:570阅
文章图片
图7/8跟当时现场参加交流活动的同学讲 , 在听了今日头条的经验并在之后的实践中发现 , 张一鸣的分享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 如果照着做很容易掉进坑里 。
大的坑有两个:
1 “内容的搬运工、技术驱动、没有编辑”
头条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 没有编辑 , 这个蒙蔽了大量的人 。 实际上头条投入了无数的人在做tag、运营策略优化、内容审核和打标签等 , 这部分就是头条的运营 , 但不用编辑的名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