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什么时候都不晚,海外求学( 三 )


如她所愿 , 那天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 , 然而在临近下课时一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 , 您去过日本吗?”
黄晓双摇头否认 。
“没去过怎么还讲得跟真的似的?”学生揶揄说 。
一时间 , 教室气氛冷了下来 。 这是她从未预料到的情况 , 黄晓双想反驳 , 但当时脑海中一片混乱 , 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
“坦白地说 , 那一刻非常尴尬 , 但我感谢那位学生的直率 。 是他的一句话 , 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 ”黄晓双说 。
一直在教日语、介绍日本文化 , 但日本真实的社会生活到底怎样 , 黄晓双却不得而知 。 这节课像是一支火柴 , 点燃了黄晓双心中深藏的念头——出国读书 , 近距离认识真实的日本 。
向家人表明想法后 , 父亲非常支持黄晓双的决定 , “既然学了日语 , 去日本看看也不错” 。 在语言学校过渡1年后 , 黄晓双考取了明治学院大学国际系 , 开始了第二次大学生涯 。
本科结束后 , 黄晓双又申请了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硕士并顺利毕业 。 从留学开始到结束 , 她一直通过打工和奖学金来支撑自己的学业、工作与生活 。 在语言学校的时候 , 周边同学来自世界各地 , 其中不乏40多岁海外求学的设计师 , 或者一同出国、相互鼓励的夫妻档 。 这样的努力与勇气 , 让她明白了一点——人生的“可能、不可能”与年龄无关 , 始终热爱生活、不惧做出改变 , 无论成败 , 至少能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 。
在日本留学期间 , 黄晓双参加了许多社会志愿活动 。 大二时 , 她跟随老师前往大阪爱邻地区做义工 , 为当地老人组织活动和演出 , 为老人提供食物 , 陪他们聊天 。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写诗 , 在大家面前朗读 。 当黄晓双读完自己写的诗之后 , 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 。 活动结束后 , 这位老人紧紧握住了黄晓双的手 , 老人告诉她 , 这首诗触碰到了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 老人的话让黄晓双感动不已 。
“这些老人其实非常渴望陪伴 , 虽然我们的语言、文化、背景、年龄差异极大 , 但这一刻 , 大家心意相通 。 ”黄晓双说 。
辞职留学 , 在黄晓双看来有得有失 。 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求学 , 失去了一部分陪伴家人的时光;同龄人或许已在相关行业小有成就 , 她却刚刚读完书 。 但与此同时 , 她看待问题的角度却在无形之中拓宽了 , 收获了更丰富的阅历和见识 。 黄晓双说 , 人生路上有许多选择 , 选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 “可能我们常会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 或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 何时何地该做什么 。 但其实 , 冷暖酸甜 , 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 。 自己有收获 , 不悔当初选择 , 就不必在意外界的议论和眼光 。 世界这么大 , 我想去看看 。 而这 , 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 ”(李昊燃)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什么时候都不晚,海外求学】《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8月20日第08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