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看成都科技创新力量


2016年11月 , 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双流成功试运行 ,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国家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这也是我国首创新能源动力牵引方式的悬挂式列车 。 根据规划 , 首条新能源空铁商业线将在成都诞生 。
这条新能源空铁的总设计师 , 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市科协主席、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 。 “希望空铁的应用能从成都辐射到全国乃至全球 , 遍地开花 。 ”直到现在 , 翟婉明提及此事 , 依然抑制不住兴奋之情 , “好成果能迅速应用到实际 , 这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目标 。 ”
从火车到空铁 , 从天上到太空……正是科学精神 , 一次次迭代着人类认知的边界 , 改变着人们生活的世界 。 市科协八大以来的五年 , 我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强化城市科技创新核心引领力 , 牵头建成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79家 , 先后柔性引进院士71人 , 各类科技专家670名 ,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140余个;创建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 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26个项目落地成都进行成果转化 。

【中年|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看成都科技创新力量】中年|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看成都科技创新力量
本文插图
科学普及、成果展示、创意孵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搬上网

几千年来 , 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 到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 , 再到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 , 成都从来不缺乏科学精神 。
5月29日 , 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及提名奖名单正式出炉 。 自3月份启动以来 , 经广泛发动、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选、人选公示等程序 , 遴选出10位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以及22名提名人选 。 这也是成都首次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 , 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 , 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良好的创新氛围 。
唯有坚持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支撑 , 才能为城市后发超越积蓄战略势能 。

服务科技工作者 , 汇聚与时代同发展、与城市共奋进的创新潮 。 市科协八大以来 , 在线上 , 市科协完善门户网站功能 , 逐步构建信息交流、政策服务、倾听诉求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 同时 , 线下 , 着力完善科技会堂服务功能 。 精心打造具有科协大事检索、科技成果展示、青少年科创作品展示等功能的“科技创新空间” , 积极向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服务 , 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成果展示、对外交往、交朋会友、文化熏陶、创意孵化等“家”的功能不断拓展 。
中年|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看成都科技创新力量
本文插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 市科协已率先在全国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园区)科协 , 对企业开展政策解读等10大类公益性服务和科技金融对接等6大类市场化服务 , 并实现20个行政区(市)县全覆盖 , 协助企业申报项目资金4.6亿元、获得项目资金3.5亿元 , 获得各级表彰27项 , 园区科协的“成都模式”得到中国科协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
先后柔性引进院士71名、专家670名 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4日 , 在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之中 , 工作人员通过成都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电医星”)研发的“方舱医院远程发药系统” , 用四川话念出病人的生理指标 , 该终端自动就将患者信息填写完毕 , 并将信息传递至远在医院的药房 , 由药房进行远程发药……搭建好服务平台 , 发挥好院士专家作用 , 去年 , 成电医星获批设立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