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1951年9月1日 , 夏秋季防御作战 , 后洞里阵地上的美军第7师的两个营忽然感到空气中传来一丝震颤 , 震颤中还伴随着一丝尖啸声 。 就在他们惊疑不定的时候 , 一条条火龙从天而降 , 那是拖着长长尾焰的火箭弹 。 霎时间 , 整个后洞里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 美军的两个营被当场炸死700多人 。 这是志愿军首次在战场中使用喀秋莎火箭炮 。 美军给它取了个名字:中共军的大嗓门 。
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文章图片

苏德战场上的喀秋莎火箭炮
BM-13火箭炮诞生于二战时的苏联 , 因炮车上印有字母K , 所以苏军给它取名喀秋莎 。 这种炮没有炮管 , 而是在汽车顶上安装了8根导轨 , 每根导轨可以安装两发火箭弹 , 每枚火箭弹重104斤 , 杀伤面积达400平方米 。
由于前四次战役志愿军的优异表现 , 从1951年4月起 , 苏联开始提供喀秋莎火箭炮 , 帮助志愿军组建了21和22两个火箭炮兵师 , 每师下辖5个炮团 , 每团装备24门火箭炮 , 一次齐射可在10秒钟内发射384枚火箭弹 。 这种大面积的覆盖式轰炸 , 足以摧毁一切目标 。
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文章图片

志愿军在围观刚刚接收的新装备
志愿军拿到喀秋莎后如获至宝 , 立即开始熟悉装备 , 进行适应性训练 。 副司令员邓华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宝贝疙瘩 , 再也不用我们的战士用血肉之躯去硬抗敌人了 。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中 , 炮兵21师203团成建制出动 , 在其他部队的掩护下昼伏夜出 , 于9月1日全部到达预定位置 。 炮团采取"阵地分散部署 , 全团火力集中"的战术 , 将24台发射车分散在不同位置 , 但目标全部指向后洞里美军阵地 。 当384枚火箭弹呼啸而起的时候 , 美军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
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文章图片

自后洞里战斗之后 , "中共军的大嗓门"这个名字就不胫而走 , 幸存者添油加醋地向其他人描述着这种火器的可怕 , 一时间搞得美军中人人自危 。 一些人总是不自觉地看向天空 , 害怕那种呼啸声随时出现 。
就在后洞里战斗后不到一个月 , 21师202团又配属67军向美军骑兵一师发起进攻 , 一次齐射就炸死骑兵一师800余人 。 随后202团又配属39军117师 , 两次齐射歼灭美军1000余人 。 自开战以来 , 志愿军一直被美军的炮火压着打 , 到此时方才出了一口恶气 。
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文章图片

从来都是以火力歁人的美军 , 还是头一次尝到这种急风骤雨般的炮击 , 一些人吓得神经失常 , 更有一些人惊呼:中共军使用了原子炮 。 往日的神气不见了 , 取而代之的是疑神疑鬼、失魂落魄 。
转眼就到了1952年10月 ,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 在这场战役中 , 美军使用了惊人的"范佛里特弹药量" , 志愿军的阵地上 , 每秒落弹6发 。 志愿军不甘示弱 , 炮209团积极配合步兵作战 , 43天的时间里出击10次 , 24门火箭炮给敌人沉重打击 。 209团因此获得一面锦旗 , 上写"百发齐放 , 威震敌胆 , 战士最爱你 , 敌人最怕你 。 "
志愿军|志愿军唯一超过美军的装备,首次齐射炸死700美军,美军人人自危
文章图片

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
武器是死得 , 使用武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 喀秋莎火箭炮是整个战争期间志愿军唯一拿得出手的、能和美军一较高下的武器 , 但志愿军却给它取名叫"娇娇" , 一是它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 , 很骄傲;二是它也很娇气:精度差 , 完全依靠火力覆盖来弥补 。 再装填时间长 , 烟雾大阵地容易暴露等 。 如果不能灵活运用 , 很快就会被美军摧毁 。


推荐阅读